|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A.春季丰富的降水降低了城市热岛强度 B.受上班人流、车流影响,各季节热岛强度在早上7时前后均达到高峰值 C.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较小 D.冬季低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效应最明显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冬季,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A错。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高,对流旺盛,热岛效应最弱,B错。15时~22时,图示区热岛强度增大,市区温度下降,C错。22时~次日7时,城市热岛强度大,热岛环流最强,D对。
【小题2】北京春季降水少,不是城市热岛强度降低的原因,A错。热岛强度在夜晚比白天高,夜晚上班人流、车流少,B错。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白天较小,夜晚较大,C错。冬季低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效应最明显,D对。
考点:热岛强度变化,热岛效应。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锋面总是朝运动方向前方倾斜
B.锋面以下是冷气团,以上是暖气团
C.冷锋是向冷气团方向运动的锋
D.暖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锋面的形态及锋面的天气特征。锋面总是向冷气团一侧倾斜,冷锋锋面朝移动方向反方向倾斜;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D选项为冷锋过境后的状况。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8分)阅读江苏省的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江苏省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材料2 江苏省资本、劳动力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比较江苏省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有何不同。(6分)
(2)干旱是甲乙两地共同面临的自然灾害,请分析两地干旱时间和成因的差异。(10分)
(3)说出该省的人口迁移流向。并简述对迁入地的影响(8分)
(4)结合材料2描述江苏1997-2007年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特征和差异。(6分)
参考答案:
(1)7月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1月比7月密集。(6分)
(2)甲地春旱;甲地春季雨季来临晚,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增发旺盛;乙地夏季伏旱;乙地夏季受副高影响,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增发旺盛。(12分)
(3)由北向南。(2分)对迁入地的影响: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6分)
(4)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基本稳定在60%左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劳动力对江苏省经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比较大,近年有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贡献率始终比较小。(6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等温线延伸方向,可以判断7月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1月比7月密集。
(2)读图,甲地属于华北平原地区,春季雨季来临晚,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增发旺盛,作物生长需水量大,形成春旱。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受副高影响,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增发旺盛。形成夏季伏旱。
(3)该省的人口迁移流向是由北向南迁移。对迁入地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4)根据材料2图中曲线分析,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基本稳定在60%左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劳动力对江苏省经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比较大,近年有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贡献率始终比较小。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及原因,人口迁移及对迁入地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中,横线是20 °纬线,①②③④表示某海区洋流分布模式,据此回答1-3 题。
1.A?、C?、E?处的气候类型都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①②③④相邻海域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濒临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1、A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A.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气压带位置的移动
D.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东亚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大陆,海陆热力性差异较大,故形成了季风气候。
考点:该题考查季风形成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可持续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