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图,回答1~2题
?
1.有关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
B.铁路线均位于西部平原?
C.A、B两城市所在的自然带类型相同?
D.B、C两城市间的距离超过100千米
2.已知D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其形成原因是
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 ②地处山地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
③盛行东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
A.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2、综合题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 气候变化在2007年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在12月3—14日的印度巴厘岛“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成为争论的焦点。
(1)图中A国是_________,B国是_________(国名)。
(2)甲、乙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图。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及成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出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国内矿产资源缺乏,但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请具体分析A国内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大陆局部区域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
[? ]
A、北美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美洲
2、以下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记录的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说法有误的是
[? ]
A、甲湖泊对丁河流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
B、乙湖泊属于咸水湖
C、丙河流在该地冬季时流量最大
D、丁河流下游无结冰期
3、以下为该小组对图示海域的洋流及其影响的推测,符合实际的是
[? ]
A、该海域的洋流属于风海流
B、与暖流交汇形成海雾,影响航运
C、该处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D、造成图示海岸处形成沙漠气候
4、丁河流沿岸四处中最易形成城市的是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单选题 下图为一组世界区域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B.地形、河流
C.风向、地势
D.光热、降水
2.有关甲、乙两地区共同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是
①石油资源丰富②人口稠密③土地盐碱化④农业以畜牧业为主⑤轻重工业均发达
[?]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5、单选题 读世界两区域略图,完成1 ~2 题。

1.①、②两地在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
A.冬季盛行风向相同
B.夏季有梅雨和伏旱
C.气温年较差都较大
D.冬季降水量都较多
2.影响①、②两地气候共同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高低和洋流性质
B.盛行风向和下垫面状况
C.距海远近和纬度高低
D.海陆热力差异和风带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