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A.地势低平 B.地势坦荡 C.沟谷发育 D.波状起伏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导致的植被破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黄土高原因为流失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造林种草,恢复植被。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4:甘肃西峰南小河沟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保塬、护坡、固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7分)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的“中国丹霞”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的第八项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 下图为丹霞地貌和“中国丹霞”六个风景区所在区域图。
(1)分别指出以下丹霞地貌风景区所位于的省区。(6分)
①(龙虎山)________、②(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页岩形成的年代最晚,不可能有化石
B.甲处河谷的形成是因为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C.矿床所在地层岩石最有可能是变质岩
D.大坝位于岩性坚硬的背斜顶部
【小题2】乙河上游修建大坝后,其下游河段
A.含沙量增大
B.结冰期缩短
C.年径流量增大
D.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页岩属于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页岩上面有沉积物,所以形成的年代不是最晚的A错误;甲处河谷形成于背斜顶部B错误;矿床所在地层岩石临近岩浆岩花岗岩,可能由于岩浆侵入带来的高温高压条件使附近岩石变质形成变质岩,所以C正确。从图中可见大坝并没有位于背斜顶部D错误。
【小题2】修筑大坝后,对下游河段径流量可以起到调蓄作用,削峰补枯的作用,所以下游河段径流的季节变化会减小D正确。结冰期长短与气温有关,与修大坝无关B错误;年径流量大小与河流的补给有关与大坝也无关C错误; 修大坝后会拦截泥沙,降低含沙量A错误。
考点:考查地质构造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3分)
(2)据图分析CD截面所在的地区形成地上河的原因。(4分)
(3)EF截面所在河段的航道靠近 (E、F)岸,说明判断依据。(3分)
参考答案:(10分)
(1)位于背斜顶部(1分),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1分);河流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1分)。
(2)地势平坦,河道弯曲(1分),流速较缓(1分),泥沙易沉积(1分);人为加高堤坝(1分)。
(3)E岸(1分)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1分),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1分)【或答左(F)岸堆积】。
本题解析:
(1)图示我国的河流,AB截面河谷深邃,呈V形;由图示可看出,河谷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顶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形成很深的谷地。
(2)图示CD截面河流弯曲,应是地势平坦平原地形,由于流速较缓,泥沙易沉积,河床抬升;为防洪涝,人为加高堤坝,形成地上河。
(3)EF截面在河流的下游,河道宽阔,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右偏冲刷右岸,即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左(F)岸泥沙堆积;航道靠近水深的一岸。
考点: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a中,①岩体的形成年代早于②岩体
B.图b中,④岩体的形成年代早于⑤岩体
C.图a中,③最有可能为岩浆岩
D.图b中,⑥最有可能为变质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图a中①为岩浆岩,②可能为变质岩,变质岩形成于岩浆岩①之前;图b中④为岩浆岩,⑤为沉积岩,形成于④之后,⑥最有可能为沉积岩。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生产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