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A.渭河平原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 D.太行山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①处岩石具有层理结构,故判断为沉积岩,而②处直接根据图例判断为岩浆岩。
小题2:图示④处中间岩层向下滑,故判断为地堑,渭河谷地属于地堑构造;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脉都属于褶皱山脉;太行山是地垒形成的块状山。
小题3:图示③处的岩层中间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而中间地势高,故判断为向斜山。
小题4:直接根据图例判断,⑤处为沉积岩,而大理岩属于变质岩;侵入岩、喷出岩都属于岩浆岩。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岩层分布和图例中的岩石类型,并能结合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注意地质构造类型和地形类型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1~2题。

[? ]
[? ]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内蒙古某山有一处花岗岩“石林”景观(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石林”景观,按照成因,其岩石为
A.玄武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
D.沉积岩
小题2: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B.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C.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
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景观的岩石为花岗岩,是岩浆向上侵入过程中冷却凝固形成的,所以属于岩浆岩。故选C。
小题2:因景观的岩体属于花岗岩,所以首先是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属于岩浆活动,然后经过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再经过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图示景观。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中四幅地形示意图分别是由下列四种作用形成的,下列四组数码排序与示意图(从左到右)相符的是?(?)
①风力侵蚀作用? ②流水侵蚀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冰川刨蚀作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共11分)
(1). A顶部缺失的原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褶皱构造上覆岩层是____________(填外力作用类型)形成的。这个地方的地壳运动状况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该地区受过的外力作用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地质构造A或B中,要寻找油气在_______找,要寻找地下水在_? __找。
(4). 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在A还是B ?_____。原因是什么?
原因:(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疏松,易被侵蚀而缺失
(2)沉积作用?先出现地壳的水平挤压运动,后来又发生了地壳下降运动?侵蚀(或风化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3) A? B?
(4)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不易塌陷;隧道中不易积水。
本题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构造。(1)A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顶部缺失主要是受外力作用。(2)上覆岩层来自后来的沉积。沉积说明后来本地地势较低,而A背斜顶部的缺矢又是受外力侵蚀而形成的,侵蚀作用说明这里原来地势较高。背斜构造的形成主要是受水平挤压力作用。(3)考查地质构造对地质勘探的指导:背斜储油,向斜储水。(4)挖隧道选择背斜的拱形结构,从力学和地下水的运动等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