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我国下列地区中,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新疆南部的沙漠地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容量。四地区相比较,东北平原自然条件最为优越,故环境承载力较大;而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新疆沙漠地区气候干旱,缺水,故不利于人类生存。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0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高
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迁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我国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模式。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增长较多。选择A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拥堵的交通备受关注。图甲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图乙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甲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2.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山傍水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有公路线交汇,交通便捷
C.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D.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集聚
E.住宅区是城市中仅次于工业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
F.郊区高级住宅区的地价低于市中心地价
G.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因素
H.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功能相同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价的影响因素,难度较低。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高等科研院所的汇聚是高级住宅区或高技术产业区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A、B、C三项都可能是P处房价偏高的原因。工厂集聚的地区环境质量较差,地价较低。
1.本题考查地价的影响因素,难度较低。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应该是住宅用地,一般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文化程度对住宅区分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周围的不同区位的卫星城可能有不同的服务功能;距离市中心越近,地价越高,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区域经济增长点,根据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回答28~30与城市相关的系列问题:1.下图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发育为城市及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2.城市化进程和特点来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试分析客观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临近铁路,交通便利
B.②临近河流,水资源丰富,水运交通便利
C.③临近铁路及河流,水路交通便利
D.④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农耕和基础设施建设
E.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生产水平低,教育文化水平低,不利于城市化
F.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不能加快城市化的发展
G.我国大城市太少,无法带动经济的发展
H.我国城市化水平合适,正逐步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③处位于河流和铁路交汇处,便于人流物流的集散,容易形成城市。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我国城市化发展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生产水平低,教育文化水平低,不利于城市化。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不同气候区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回答下列各题。
1.表格中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测算,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2.目前,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
A.地形
B.生物资源
C.社会经济
D.生产技术
E.热带雨林气候
F.亚热带季风气候
G.地中海气候
H.苔原气候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表格中气候类型不同,热量水分条件不同,生物资源的量不同,所以人口容易差异巨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热带雨林区水分热量条件充足,生物量充足,人口容量大,而目前人口密度较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