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依据图中信息回答题(图中圆圈大小表示贸易总额多少,白色部分表示出口,黑色部分表示进口)。
1.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国的说法正确的是2.三个国家间的气候特征差异表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国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均为进口大于出口
B.三国出口产品都以农副产品为主
C.甲、丙间贸易额大于甲、乙间贸易额
D.甲、乙、丙三国之间都有陆地部分相连
E.甲、乙、丙三国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F.甲国首都为大陆性季风气候,丙国首都为海洋性季风气候
G.乙、丙两国气候均偏海洋性季风气候
H.甲、乙、丙三国气候类型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据图中经纬度及大陆轮廓判断,甲、乙、丙三国分别是中国、韩国、日本,根据图例的进口和出口比例,三国均为出口大于进口,A错误;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出口产品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B项错误;中国、日本间的贸易额大于中国、韩国间的贸易额,C项正确;日本和韩国不是我国的陆上邻国,而是我国的海上邻国,D错误。
2.结合上题结论,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均位于季风气候区,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而从东京到首尔到北京,离海远近的差异,导致了大陆性逐渐加强,海洋性逐渐减弱,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理、区域经济概况和区域气候特征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世界区域地理的典型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进行准确区域定位,并能掌握世界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气候特征的基本特征和差异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图中a表示纬线,E.F两点为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O为EF的中点,回答下列各题。
1.若E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纬线a所处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2.若O点正南555千米处此时正好观测到北极星的高度为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当图中E.O.F三点重合时,则该点一年内移动的范围是下图中的

A.北半球.10月
B.北半球.2月
C.南半球.6月
D.南半球.10月
E.F点必然位于E点的正西方向
F.纬线a位于70°N
G.整个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H.此日该纬线圈的白昼达一年中最短
I.A线
G.B线或D线
C线
B线或C线
参考答案:1. D
2. B
3. B
本题解析:1.若E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E点日出时间早于6:00,该地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半球。为该半球的夏半年。10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符合条件。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正南555千米,纬度相隔5°,北极星的高度为65°,则O点的纬度70°N。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当图中E.O.F三点重合时,则表示该地纬度较高,位于极圈和极点之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 波 ,B 波 ;且A波的传播速度 (快、慢)于B波的传播速度。(3分)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33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 不连续面。(2分)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突然消失和B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从而发现了D 不连续面。(2分)
(4)C面以上为 ,C面和D面之间为 ,D面以下为 。(3分)
(5)物质状态:E层 ,F层 。(液态或熔融状态、固态)(2分)
参考答案:
(1)A横波 B纵波 慢
(2)莫霍面
(3)古登堡面
(4)地壳 地幔 地核
(5)E液态或熔融状态 F固态
本题解析:
(1)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把读图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根据地震波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的特点,确定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
(2)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有两个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其中大约在地下33千米处,横纵波速度明显加快,这个不连续面就是莫霍界面。
(3)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大约在2900千米深处,横波突然消失和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个不连续面就是古登堡面不连续面。
(4)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这三个圈层大体上以两个不连续面为分界线,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5)对E层物质状态的回答可通过D界面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变慢,横波完全消失推测,外地核的物质接近液态或熔融状态。答题时应注意物质状态与物质组成的区别,如F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千万不能回答为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②东南部降水较西北部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处,多火山地震2.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E.地形与交通
F.河流与地形
G.河流与人口分布
H.日照时数与地形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经纬网确定还岛屿位于新西兰,结合河流流向可知,该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主要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①正确;根据该岛面积及其地势变化判断河流短小流急,水能资源丰富,③正确;西南部的峡湾属于一种冰川侵蚀地貌;④正确。该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⑤正确。
2.该岛的纬度位置判断,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西北侧处于陡峭的迎风坡,常年阴雨天气,日照不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岛东南侧处于缓和的背风坡,土壤肥厚,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准确进行经纬度定位,抓住图示的河流、经纬网特征分析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河流,哪一组流量最稳定
A.泰晤士河和刚果河
B.恒河和湄公河
C.黑龙江和长江
D.密西西比河和亚马孙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泰晤士河流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刚果河流域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小,流量稳定。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