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中自然景观①→②→③的变化

[? ]
A.是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B.主要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C.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D.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单选题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2、如果该山实际存在,自然带①不可能的是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单选题 ? 图甲是某区域示意图,图中干支流交汇处有一城市;图乙是图甲中①、②两水文站的河流径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3)题。

(1)造成从⑥处到⑤处植被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
? A、纬度差异
? B、海陆差异
? C、海拔差异
? D、人类活动差异
(2)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图乙中b曲线反映了图乙中①处水文站的流量变化
? B、⑥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 C、③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 D、①~②河段的流向是由西南向东北
(3)在P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4、单选题 下列地域分异规律中,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 ]
A.珠穆朗玛峰南坡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
B.沿京九铁路坐火车看到北京到九龙植被明显的变化
C.横断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从连云港沿陇海铁路、兰新铁路到乌鲁木齐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
5、综合题 读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及资料,回答问题。(12分,每空2分)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小题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小题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小题3:甲丙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接近,但自然景观差异较大。造成两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甲海岸附近多地震、火山,主要原因是位于美洲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