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A.红海的面积将不断扩大 B.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扩大 C.印度半岛将来会和亚欧大陆分离 D.大西洋的面积将大大缩小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升抬起形成的,图中板块③为印度洋板块,①为亚欧板块,故答案选D。
【小题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判断红海地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处,面积将不断扩大,答案A正确,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处,面积将不断缩小,答案B错误,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印度半岛将来不会和亚欧大陆分离,答案C错误,大西洋处在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属于生长边界,其面积将不断增大,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质作用长期作用的结果,塑造着地球的表面形态。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内力和外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内力作用主要塑造高低起伏
B、外力作用主要导致海陆变迁
C、乙地因内力侵蚀成谷
D、丁处火山爆发时只受外力作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处景观可能分布在塔里木盆地
B、渭河平原的形成原因与图中乙地相同
C、丁地低洼,宜建水库
D、开采石油应在丙处打钻井
参考答案:1、A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小题2】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甲地是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属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降水丰沛,气候湿润,流水作用显著的西南地区,以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省区居多,如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武陵源黄龙洞,冷水江波月洞等驰名中外。C正确。
【小题2】图中乙地为“V”型峡谷,侵蚀作用最强烈;乙处是由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形成,属外力作用;丙处坡度较陡,易出现崩塌滑坡现象;丁处根据岩层弯曲形态可知属向斜构造,为向斜山。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六“板块构造示意图”中的板块共有(?)
?
A.1块
B.2块
C.3块
D.4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地关系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