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4 21:42:04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常常会导致地面塌陷,2012年以来,继湖南益阳出现600多处塌陷后,北京、江苏、安徽、浙江、上海、黑龙江等多地相继出现路面塌陷事件。据此回答题 小题1:与导致地面塌陷无关的原因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 B.采矿或工程建设 C.流水溶蚀作用 D.高强度垦殖
| 小题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防止地面塌陷的是: A.雨季实施地下水回灌 B.多建高层建筑 C.矿区及时复垦 D.改进耕作方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地面塌陷是由于地表的支撑力不足以支撑地表的重量。一般过度开采地下水、采矿或工程建设 、流水溶蚀作用都可导致地面塌陷。? 小题2:防止地面塌陷首先要增加支撑地表的力度。雨季实施地下水回灌增加了支撑地表的力度减轻地表塌陷的发生;多建高层建筑增加了地表塌陷的几率;矿区及时复垦、改进耕作方式只是改变地表形态并不会增加地表塌陷的发生几率。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可由地表塌陷扩展到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危害及解决措施主要有:①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被淹没、生态系统的调整可能导致自然灾害增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②臭氧层破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参与国际合作保护臭氧层。?酸雨蔓延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④土地荒漠化使耕地沙化,丧失生产力,恢复自然植被,植树种林种草。人类面对一系列环境问题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思想、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6分) (2)分析②、②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6分) (3)2009年11月以来,⑤地持续出现严重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农业遭受严重损失。结合下表,简述⑤地旱情严重的自然原因。(8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区域自然灾害脆弱性水平划分图”,广东、江苏两省自然灾害水平属于轻度脆弱地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人口密度 C.城市化水平 D.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广东、江苏两省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灾害形成后产生的损失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1—3题。
 1、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 [?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3、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IV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 ]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
参考答案:1、A 2、C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6分) ⑵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分)
参考答案: ⑴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6分)? ⑵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等。合理就给分(4分)
本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试题读图能力,从图示来看,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而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基础实施完善,经济发达,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损失会非常严重。 第(1)题,本题考查涝渍灾害的形成。首先要从图上读出涝渍灾害的分布,再结合地形、地势、气候、人类活动来回答。 第(2)题,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是自然因素或现象的变异。采取的措施应针对灾害的成因,同时还要可行。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对于此类试题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知道从哪些方面分析。此题考查我国涝渍灾害的相关知识,解题方法是先从图中寻找有效信息,用较为精准的语言来描述涝渍灾害空间分布的特点,再结合这些地区的共同点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从地形和气候原因进行生态改造,会减少涝渍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如完善排涝系统,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