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 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泥石流发生须具备3个条件: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数量大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的水;有坡度较大的沟谷。在表格中可以比较数据得出③地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
小题1:能准确预报泥石流,还需要有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的水,因此选择D降水量大小。
小题1:发生泥石流先确定灾害位置应用GPS定位,再获取受灾图像,应用RS遥感获取遥感图像,最后用GIS来分析、评估得到结果,因此选择A。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8分)该图中(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判断回答:
(1)我国位于?灾害带与?灾害带的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2)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上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分别出现了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3)根据各图判断, III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4)与其它地区相比,IV地区?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参考答案:(1)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环太平洋灾害带(2分)
(2)气象灾害,如干旱;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水文灾害,如风暴潮(3分)
(3)干旱、洪水、风暴潮、台风、泥石流等(2分)
(4)泥石流(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1)世界自然灾害最集中的两大灾害带为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和环太平洋灾害带。(2)干旱、洪涝属于气象灾害;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风暴潮属于海洋灾害。(3)图示Ⅲ位于我国的南部沿海地区,故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故旱涝灾害多发;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故台风、风暴潮多发;地形起伏较大,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4)Ⅳ地区位于西南地区,是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最集中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分析A地洪水灾害多发原因。
(2)指出A、B两地洪涝灾害发生后灾情大小的差异。
(3)简述B地防洪应该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
参考答案:
(1)山地地形坡度大,强降水后汇流速度快,引发山洪暴发;(2分)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进入雨季后,降水量大,多暴雨。(2分)
(2)A地为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财产密度较小,受灾后经济损失相对较小;B地为平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财产密度较大,受灾后经济损失较大。(4分)
(3)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分析,A地位于山谷,此处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形坡度大,强降水后汇流速度快,容易引发山洪暴发。从经纬度看,这里是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量大,多暴雨,容易引发洪水灾害。
(2)读图可以判断出,A地为山区,这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财产密度较小,受灾后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较小;B地为平原,洞庭湖平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财产密度较大,所以受灾后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
(3)读图可以看到,B区湖泊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夏季各支流汇集水量大,排水不畅。湖区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泥沙淤积,导致湖水淤浅,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所以要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我国主要气象气候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_____________。
小题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
小题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_____________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长江中下游地区在_____________月也会发生干旱,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有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①_______②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暴雨
小题2: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季阴雨多),农事活动早
小题3:春季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
小题4:7、8?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而此时气温高、蒸发强。
小题5:带来丰富降水,缓解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各区域的自然灾害种类分析: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暴雨。
小题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其成因是冷空气势力强,农事活动早。
小题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春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
小题4: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8月也会发生干旱,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而此时气温高、蒸发强。
小题5: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有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①带来丰富降水,缓解旱情;②有助于降温解暑。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 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图
小题1: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小题2: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则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3: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分别可能是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低温
C.干旱、台风
D.暴雨、高温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地质灾害在我国的分布,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灾害的了解情况,解决此题的关键是从图中充分提取有用的信息。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由于地形起伏较大,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是川,地形起伏较和缓,多雪灾、大风、冰雹、雷电等自然灾害。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但由于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于夏季。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多寒潮、烈风、暴雪等灾害。
小题2: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般有水参与时,更易发生。而图中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多处于山区,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易诱发地质灾害。
小题3:沙尘暴往往出现在冬春季节,天气较干燥。寒潮多发于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往往形成严寒、低温、冻害天气。干旱往往由于强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形成。地质灾害往往由于暴雨而诱发,用电量较多的往往是气温较高天气。故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可能分别是暴雨、高温天气。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区域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