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A.该日太阳直射赤道 B.正值哈尔滨举办冰雕展的最佳季节 C.该日北京昼长大于广州 D.该日广东各地白昼达一年最长 |
参考答案:
【小题1】BD
【小题2】CD
本题解析:
【小题1】当该地太阳处于①位置时,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小值,即地方时为0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即可得到该地经度为60°W,全天太阳高度都大于或等于零,该地刚好出现极昼,则该地位于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可知该地纬度为66°34′,南北极圈都可以,即答案为BD。
【小题2】读图可知,该地出现极昼现象,当该地太阳处于②位置时,该地为正午,北京太阳高度达到一年最大值,即说明北京也是正午并且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即该地与北京为统一半球,该地坐标为66°34′N, 120°E ,说明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哈尔滨举办冰雕展在冬季;该日北京昼长大于广州;北半球各地在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昼最长;即答案为CD。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图。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和公转,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北半球冬至日的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外圆是赤道,内圆是极圈)(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北半球冬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根据图中自转方向可知,A为北半球,此时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为夏至日;B为北半球,经线圈和晨昏线重合,故为春秋分日;C为南半球,此时机圈内为极夜,故为北半球夏至日;D为南半球,此时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二分二至示意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和“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中D、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及日期分别是D ,日期是 ;B ,日期是 。(4分)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速度最慢的是 。(2分)
(3)甲、乙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甲图 点,乙图 点。在甲图中该日极夜范围是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8分)
参考答案:(1)秋分 9月23日 春分 3月21日
(2)A C(每空1分)
(3 )A D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每空2分)
本题解析:(1)根据公转轨道图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的差异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则判断为冬至日,而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故D表示秋分日。B表示春分日。(2)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故地球经过A冬至日,最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C夏至日时,最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3)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特征:甲图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乙图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故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而北京的夜在变长,即昼变短,判断为秋分日。甲图为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地球运动的常规考点,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公转轨道图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②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③掌握地球公转轨道图上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对解题基本方法和规律的整理和归纳。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地球自转产生了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区时
D.昼夜长短的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地球自转的意义。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及时差、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自然环境中的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