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减少占用耕地 B.保护野生动物 C.通风防潮 D.减轻冻土融化危害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北极出现极昼是从3月21日春分到9月23日秋分,约180天;由资料可知:朗伊尔城所在的岛屿北端80°N,南端是76°N;北极圈出现极昼只有一天,即6月22日夏至;由此可计算出,纬度相差1°,极昼天数相差8天;即76°N出现极昼天数比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同一经线上的各点
A.自转线速度相同
B.季节相同
C.太阳升落时间相同
D.地方时相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其它三个方面是处于同一条纬线上才可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为某极点上空的俯视图,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分)
(1)该图表示北半球节气名称为 。
(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M的地理坐标是 。
(3)下图中三条线表示从A到B各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
(4)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B点相等的各地纬度可能为 、 。
(5)D地气候类型为 气候,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受 (风带)控制所至,气候特征表现为
参考答案:
(1)夏至(1分) (2)略 (3)甲 (4)0º 46º52¹N (5)温带海洋性 西风带 全所温和湿润
本题解析:
(1)图示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是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在60 ºN以北,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2)北半球夏至日,直射点的纬度是北回归线,由自转方向可判断直射的经线是90 º E。直射点的坐标是23 º 26`N , 90 º E。
(3)A为北极点,C在北回归线上,B在赤道上。夏至日北极正午太阳高度终日为23 º 26`,C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º,B正午太阳高度为66º34’。三条线能正确表示当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甲线。
(4)B为赤道上的点,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6º34’, 这一天,赤道上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正午太阳高度与B点相等的纬度还有是46º52¹N。
(5)D地位于由低纬吹向高纬的中纬度西风带控制下,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4、填空题 (10分)读 “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7:00,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2)此时A点在晨线还是昏线上 & #160;。
(3)B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 ,正午太阳高度为 。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4)此时B点的昼长为 小时,B地处于五带中的 带,此时我国正值 季。
(5)由B点向正北发射炮弹,落点将向 偏(东或西)。
参考答案:
(1)23°26′N 165 °W (2分)
(2)晨线
(3)0° 66 °34′ ABC
(4)12小时 热带 夏
(5)东
本题解析:
(1)根据极圈特点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可判断为夏至日光照图,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3°26′N,太阳直射的经度为地方时12;00的经线,据北京时间此时7:00即120°E的地方时为7:00,则地方时12:00的经线与120°E时间差5小时经度差75°。故为向东差75°为165°W.
(2)晨昏线的判定为顺地球自转方向,若从夜过界线后进入昼则为晨线,若从昼过界线后进入夜则为昏线。所以图中显示的为晨线。
(3)太阳高度为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小于0°,晨昏线上等于0°,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为H=90°-纬度差(直射点和所求地点的纬度数之差)。据公式可计算出B点的H=90°-(23°26-0°)="66" °34′。任何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直射点所在纬线最大,离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H越大。
(4)B在赤道上,赤道上各地全年昼夜等长,各12小时,温度带的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所以赤道为热带地区。为北半球的夏季。
(5)由B点向正北发射炮弹,是在北半球表面运动的物体,考虑地转偏向力应该向右偏即落到东侧。
考点:考查地球运动及意义和光照图的判读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太阳的能量来源是
A.太阳内部的化学反应
B.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C.太阳内部氢原子裂变成氦原子释放出来
D.色球爆发释放出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太阳辐射能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需要8分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大气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