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共10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中显示高空西风在1区域吹起沙尘,并把沙尘带到2区域降尘,则1、2分别是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3、4区域接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使其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作用,3对应区域地势较高且落差较大,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4地势低平,流水作用表现为沉积作用。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图,完成16-18题。 |
参考答案:
16.小题1:D?
17.小题2:C?
18.小题3:D
本题解析:气温低,降水少的最有可能是冰原带。岩石化学风化在高温湿润地区最强烈,应为O地。R地为极地地区,冰川广布,水资源最丰富。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简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板块边界类型:(4分)
甲 ;乙 。
⑵写出板块名称:(2分)
A ;E 。
⑶地中海面积将 , 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1)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4分)
(2)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2分)
(3)缩小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或位于板块消亡边界)(4分)
本题解析:
(1)板块边界类型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甲属于生长边界,乙属于消亡边界。
(2)A为亚欧板块,E为印度洋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美洲板块,D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3)地中海面积将缩小,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或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考点:主要考查了六大板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六大板块分布示意简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板块构造与地貌。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1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 并简述的形成过程。(3分)
(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多雾的自然原因。(3分)
(3)说明甲半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冰川侵蚀作用(1分),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2分)
(2)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暖湿气流影响,(1分)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1分),陆地温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1分)
(3)①东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1分)②M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1分);③东南部临海,渔业资源丰富(1分),④海运便利(1分)。
本题解析:
(1)甲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峡湾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由图可知刚开始时冰川侵蚀会形成谷地,后来冰川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逐渐融化,海水进入谷地,从而形成峡湾。
(2)多雾要从暖湿的水汽遇冷导致水汽凝结来分析。冬季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受到中纬西风的影响较强,中纬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此外沿岸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给沿岸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冬季时陆地上气温相对较低,这样暖湿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
(3)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要从气候、地形、水、交通、资源来分析。甲半岛纬度位置较高,东南部纬度位置相对较低,气候相对较温暖;由图中的海拔高度分布可知:该半岛东南部主要以平原为主;此外东南部渔业资源丰富;海运便利都适合人口的居住。
考点:峡湾地貌的形成、雾的成因、人口分布原因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太阳对地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