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4 22:10:03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 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巴西利亚当地时间2010年8月1日上一致通过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读图回答1—3题。
 1、丹霞地貌经历了一个不一般的地质作用过程,期间孕育了绚丽多姿的丹霞地貌。以下地质作用过程正确排序的是:①红色砂砾岩固结成岩、②地壳水平运动、③流水侵蚀搬运、④重力崩塌、⑤差异风化、⑥地壳抬升运动、⑦变质作用、⑧冰川作用 [? ] A、①⑥⑤④③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⑦⑤④③ D、①⑧⑤④③ 2、丹霞地貌典型的顶平、坡陡、麓缓组合可能是因为 [? ] A、顶平:受垂直岩层控制 B、坡陡:受水平节理控制 C、麓缓:受风化堆积物控制 D、麓缓:受平缓流水侵蚀所致 3、丹霞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其中“曲溪两岸,奇峰林立”最可能出现在 [?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和东南地区
参考答案:1、A 2、C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8 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图(下图)
 材料二 海水盐度是 1000 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其高低主要受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影响。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 35‰,而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 10‰,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 材料三 挪威西南部的卑尔根被称为“欧洲的雨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2250mm、降水天数 235 天。1990年 1 月 3 日至 3 月 26 日连续下了 83 天雨。 (1)形成图示地区众多湖泊的外力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2014 年冬至是 12 月 22 日 7 点零 3 分(北京时间) 此日圣诞老人的故乡——芬兰罗瓦涅米昼长为_______,小时,其所处的自然带__________(6分) (2)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其原因是什么?(8 分) (3)卑尔根降水日数多的原因是什么?(6 分) (4)丹麦被称为“欧洲的肉库和奶桶”,肉类、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请分析丹麦发展乳肉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8分)
参考答案: (1)冰川侵蚀作用(或冰川堆积作用) (2 分) 0 小时(2 分) 亚寒带针叶林带(2 分) (2)①纬度高,气温低,光照弱,海水蒸发量小; (2 分) ②受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多; (2 分) ③四周陆地上有大量河流淡水注入; (2 分) ④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2 分) (3)①全年盛行来自海洋的西风,水汽来源充足; (2 分) ②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 分) ③东部山地对气流产生抬升作用(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 (2 分) (4)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2 分) ②欧洲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2 分) 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 分) ④乳畜产品加工业发达; (2 分) ⑤农牧业技术(或冷藏保鲜技术)先进; (2 分) ⑥交通运输便利。 (2 分) (①②点必答,其余各点答对 2 点得 4 分)
本题解析: (1)图示区域位于北欧地区,形成图示地区众多湖泊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 。北京时间2014 年冬至是 12 月 22 日 ,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芬兰罗瓦涅米位于北极圈上,是极夜现象,昼长为0 小时,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2)读图,波罗的海纬度高,气温低,光照弱,海水蒸发量小。 受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多。四周陆地上有大量河流淡水注入。 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所以盐度低。 (3)卑尔根位于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全年盛行来自海洋的西风,水汽来源充足。 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东部山地对气流产生抬升作用,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4)从自然因素分析,丹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欧洲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该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丹麦乳畜产品加工业发达, 农牧业技术、冷藏保鲜技术先进, 交通运输便利。 有利于乳畜业发展。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面的地质构造与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 )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陡崖
| 【小题2】图中甲处的地形在从成因上分析,主要是因为 ( ) A.岩层向上拱起 B.岩层向下弯曲 C.构造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D.构造槽部受挤压易被侵蚀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考查地质构造,背斜——岩层向上供,向斜——岩层向下凹。故图中甲地为背斜。
【小题2】在内力作用下,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是在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在外力侵蚀作用下,顶部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构造槽部受挤压,易成山。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小题。

小题1: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A.山脊向斜
B.山脊背斜
C.山谷向斜
D.山谷背斜
小题2: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该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等高线向高值凸出,说明弯曲区中心线的高度比两侧低,为山谷,岩层以A处为中心向两侧由老变新,为背斜.
小题2:C岩层为砂岩,属于沉积岩,能找到化石,石灰岩地区不适宜建大型水库,图中的地貌既不是单纯的背斜成山,也不是单纯的背斜成谷,所以A,B两项说法不准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①~④的地质作用和a、b、c三处的地貌景观的组合,正确的是
A.①表示风力侵蚀、搬运、沉积 a表示风蚀城堡.沙丘等
B.②表示流水 b表示黄土地貌
C.③表示流水 c表示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D.④表示地壳抬升 b表示喀斯特地貌
小题2: I 、Ⅱ、Ⅲ表示的季节是
A.I一一春夏
B.Ⅱ一一夏秋
C.Ⅲ一一冬春
D.Ⅲ一一秋冬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地质作用。
小题1:根据图示的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由于西北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强,故风力强劲,风力塑造地貌明显,而形成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故A项正确。黄土高原的形成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故②为风力作用,B错误。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则流水侵蚀形成b千沟万壑的地貌;则经流水搬运,下游泥沙淤积,形成c华北平原;
小题2:结合上述分析,西北地区风力侵蚀最严重应位于西北风力最大的季节,Ⅰ为冬春季节;黄土高原流水侵蚀最严重,应为暴雨最集中的夏秋季节,Ⅱ为夏秋季节;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最严重,应为中游输沙量最大的夏秋季节,Ⅲ为夏秋季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