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A?:B?。(2分)
(2)图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
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2分)
(3)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3分)
(4)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一般说来,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图为小尺度范围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
?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2)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_______的关系。
(3)你认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____。
(4)如果②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请你把这些变化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参考答案:(1)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
(2)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恢复①处的植被
(4)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物种减少
地下水:水位降低
土壤:肥力下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土壤中,哪种是经人类长期耕作改造形成的土壤
[? ]
A、红壤
B、棕壤
C、水稻土
D、灰化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氧气。由此导致静风林区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下图为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去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完成下面试题

1.日出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为
A.继续上升? B.开始下降? C.继续下降? D.开始上升
2.若图中数据采集于秋季,则图中m、n两点的时间可能是
A.0时、 6时? B.6时、12时? C.12时、18时? D.18时、24时
3.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A.北美、常绿阔叶林? 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
C.东欧、针阔叶混交林? D.西伯利亚、针叶林
参考答案:
1.B
2.B
3.D
本题解析:
1.从材料中可知白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所以日出时,二氧化碳浓度开始下降。
2.首先明确白天,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所以m大概为6点。然后结合插图m、n的时间为6小时,所以n为12小时。
3.据材料可知该地在60N 80E 附近,所以位于西伯利亚,森林为针叶林。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因素可能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A.人类滥杀藏羚羊
B.人类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
C.人类修建水库
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人类大面积砍伐可能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