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格局和地理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材料一:图甲是1990~2005年我国气候变化类型示意图。
材料二:图乙是1990年以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
?图例说明:1、2、林草地—耕地转换区3、旱地—水田转换区4、5、耕地—城镇转换区6、草地—耕地转换区7、开垦与撂荒交错区8、水域变动和城镇扩张区9、林地耕地转换区10、草地—人工林交错转换区11、沿海城镇扩张区12、林草地-耕地转换区13、稳定少动区
材料三:图丙是1990~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重心轨迹示意图。
?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①我国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气候变化下,东北、华北土地和用类型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长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在农业地域类型上发生了什么转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1990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重心轨迹变化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深刻改变了历史上我国粮食贸易与运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格局。
(4)①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变化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变化促使了我国加快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
2、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三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
材料二:
我国简图
(1)在材料二我国简图
中分别填入ABC三地区。
(2)根据上题的判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简析AC两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和不足条件分别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管理就是对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实现绿洲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什么为单元统一规划
A.流域为单元
B.部门为单元
C.行政区域为单元
D.自然村为单元
4、单选题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利用西部地区的大量富余的劳动力
B.提供西部地区所需要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地区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5、单选题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2.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分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E.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F.酸雨、水土流失、赤湖
G.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H.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