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4 22:17:19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下列两图分别是我国某地1976与2008年同一比例尺土地资源利用图。完成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下列最可信的是 A.农业地域类型是典型的混合农业 B.人口数量明显增加 C.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主导因素是交通的发展 D.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 小题2:2008年与1976年相比,该地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反映出 ①荒山主要转变为林地?②水稻田面积变化最小 ③麦田主要转变为苹果林?④牛场选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④ D.② ③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城镇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造成的;从农业的布局可以看出,地势相对是比较平坦的。 小题2:2008年与1976年相比,该地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水稻田面积变化最小、牛场选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 A、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D、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009年南水北调整个工程计划安排投资213亿元,是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年度计划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结合下面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正确叙述是2.关于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3.有专家提出西线工程变调水为调电,该地区电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A.东线工程从杭州取水,沿大运河输水到北京 B.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 C.西线调水路线最短,上程量最小,是经济有效的调水方案 D.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工后,长江水将大部分调往北方地区 E.黄河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F.华北平原供水紧张,长江流域水源富余 G.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H.为了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 I.石油、天然气丰富 G.煤炭资源丰富 太阳能资源丰富 水能资源丰富
参考答案:1. B 2. B 3. D
本题解析:1.南水北调东线从扬州取水,中线优势是可自流输水,西线穿越地区地形高峻,工程难度大,南水北调只是调往北方部分长江水。 2.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南北方水资源蕴藏量与消费量存在区域矛盾。 3.西线地区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工业社会阶段,一些工业基地的地域分布摆脱了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主要原因是:
[? ] A、地理位置优越,海运发达 B、出现超高压输电技术 C、新兴的消耗资源、能源少的工业兴起 D、石油的开采和利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2年6月17日是世界荒漠化日。联合国“里约+20”会议上,亿利资源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荣获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奖”。亿利集团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2.以下可以体现“库布齐模式”特点的是 A.盆地地形,气流闭塞 B.滥砍滥伐,植被稀少 C.高山环绕,水汽难以深入 D.深居内陆,气候干燥 E.科技引领,为技术导向型产业 F.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 G.产业链长,附加值低,但生态效益好 H.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库布齐沙漠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不是盆地地形,气流并不闭塞,也不是高山环绕,库布齐形成沙漠的自然原因主要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获得的水汽少,降水量少,因而气候干燥。滥砍滥伐是人为原因,B项是不符合题意的。 2.根据“库布齐模式”图可知,立足生态治理,科技引领,促进产业发展,但不是技术导向型产业,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生态效益好,不是以第三产业为主。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生态环境治理。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