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大气运动》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A.夏季,A风带对地中海气候影响显著 B.B风带控制下的洋流为暖流 C.C、D间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 D.D风带控制下可能会有雨林景观分布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广东沿海地区在每年三、四月份的某些时段,室内的墙壁、地面会出现“冒水”现象,人们称之为“回南天”。“回南天”的形成原因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暖湿气流侵入时,空气湿度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高,当水汽遇到冰冷的地面及室内墙壁时,就会凝结到上面。
考点: 我国的气候变化规律
点评: 难度较小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日本部分图表,完成相关问题。(8分)
日本主要资源和主要工业品对外依赖率
| 主要资源 | 进口率(%) | 主要工业品 | 出口率(%) |
| 石油 | 99.7 | 汽车 | 51 |
| 煤炭 | 95.2 | 电子电器 | 58 |
| 铁矿石 | 100 | 一般机械 | 54 |
| 棉花 | 100 | 一般化学品 | 48 |
参考答案:(8分)
(1) B? A?(2分)
(2) D?(1分)
(3) 进口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出口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 (2分)
(4) 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都是世界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 (3分)
本题解析:
(1)上海和九州岛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是九州岛的降水量更多,海洋性特征明显。图中B为上海的气候类型,A为九州岛的气候类型。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修建铁路应避开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坡度较小,所以有可能虚线处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表格日本对外贸易中的商品结构为进口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出口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
(4)日本和英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共同点有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都是世界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两国渔业资源都很丰富。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题。
小题1: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
B.最冷月气温大于18℃
C.夏季降水丰富
D.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小题2: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小题3:当地处于雨季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可知:该地雨型属于夏雨型,即高温期与降水期基本一致,故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选项D。?
小题2: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从气温、降水数据上可知该地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小题3:当地处于雨季时,北半球为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盛行风向是东南风。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本题即可作答。
【方法技巧】表解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步骤
依据
气温或降水因素变化
结论
①判断所属的南、北半球
平均气温最低月或平均气温最高月
6、7、8月气温高或12、1、2月气温低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或6、7、8月气温低
南半球
②判断所属的热量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或最热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均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0~15℃
最热月均温>25℃
亚热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0~2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
最热月均温20℃以上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
最热月均温10~2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最热月均温<10℃
极地气候
③确定气候类型
降水季节分配类型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极地气候
夏雨型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热带草原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C、D之间的气压带名称是 。
(2)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 ______。
(3)A气流来自 气压带;B气流来自 气压带。
(4)常年受C气流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 _ _____; 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 ______。一年中,受气流A和30°N附近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形成 气候。(5)图示季节,北半球被亚欧大陆上形成的____ _______(气压中心)所切断的气压带是 带。
参考答案:(1)副极地低气压带
(2)冬季 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
(3)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4)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炎热干燥 地中海气候
(5)亚洲高压(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图示的气流运动方向判断,C表示中纬西风,D表示极地东风,故CD之间形成极锋,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带。(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示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分布于赤道以南,判断为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3)图示A表示中纬西风,来自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B气流为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来自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4)结合上题分析,C为盛行西风带,终年在盛行西风带控制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而B表示信风带,终年受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A表示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与30°附近的副热高压带控制,则形成地中海气候。(5)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60°附近的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和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特征判断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壳物质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