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汾河平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结合黄土高原东西向基岩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泰山是断块山,是岩层断裂上升形成的。读图,根据岩层构造,图中太行山、太岳山是褶皱山,子午岭也是向斜构造,是褶皱山,A、B、C错。六盘山是断块山,地质构造属于地垒,D对。
【小题2】根据图中的地质构造,汾河平原处的岩层先是断裂下陷,形成地堑,谷地的地势低,流水泥沙长期沉积,形成平原,A对。只有褶皱-断层,不能形成平原,B错。流水侵蚀形成的是谷地,不能形成平原,C错。水平挤压,不会形成地堑,可能会隆起抬升,D错。
考点: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1、2题。 
1.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为
[? ]
A.④③②①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③②①⑤⑥
D.⑥⑤①②③④? 
2.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接触部位最可能形成
[? ]
A.页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砂岩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小题2】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    )
①裂谷  ②海岭 ③山系 ④海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因板块运动而导致的岩浆活动,岩浆受地下高压影响,沿地壳脆弱地带向上层移动,逐渐侵入到岩层或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发而成,所以该图示意发生过程为B项符合。
【小题2】图中显示,地壳发生断裂,可能是因板块张裂在陆地上形成的裂谷,或大洋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海岭,所以选A项。
考点:岩浆活动过程;板块运动形成的地理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亚欧大陆东岸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3分)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示海域中岛弧的形成原因。(2分)
(3)图示地区植被的差异体现了自然带      分异规律,指出主要影响因素。(2分)
(4)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地区森林正在逐渐减少,分析其对②处地貌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2)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碰撞挤压形成)。
(3)垂直;热量,水分。
(4)(随着森林的减少,)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携带泥沙数量增多,
在出山口附近泥沙沉积数量增多,冲积扇面积扩大。
本题解析: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花岗位为典型的岩浆岩,证明该地区曾有岩浆活动频繁,在岩浆与岩石交界处由于高温高压使得岩石发生变质作用;根据岩层的走向该地为褶皱和断层构造,这种地质构造为地壳运动所造成。
(2)该图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东部为太平洋,此处为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所以该岛弧是由于两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从图中植被的分布高度分析是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所以应该是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于受热量和水分状况及其组合状况的差异形成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植被破坏对地形的影响,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减少,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增多,在出山口附近较平坦区域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数量逐渐增多,冲击扇面积扩大。
考点:本题主要考察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岛弧的形成原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人口分布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