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A.种植玉米 B.水稻插秧 C.播种小麦 D.棉田除草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在该地所观测北极星的角度为40°,则说明该地位于北纬40°附近;日落后2小时30分(北京时间20时42分),应该经度与北京较近。只有燕山脚下符合题意。
【小题2】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此时为秋分日。有上题可知,该地区位于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的播种时间。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定位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节日中,符合“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但仍在南半球”的是( )
A.儿童节
B.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为9月23日—第二年的3月21日,而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为12月22日到6月22日,故判断为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之间,D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11,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
(2)图中B点的时刻为 ,D点的日出时间为 。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范围是 。
(4)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这一天,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 。
(5)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该日 (2分)
(6)此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盛行 风;长江流域河流水量较 (大或小)。
参考答案:
(1)12月22日
(2)18:00;6:00
(3)0°—90°N
(4)DABC;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5)14:00(2分)
(6)西北;小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运用。一般可从图中获得基本信息,比如晨昏线的分布特征、自转方向、时间信息等等。
(1)根据本图的自转方向呈顺时针,为南半球。晨昏线特征:与极圈相切,南极圈内为极昼,判断时间为冬至日(12月22日)。
(2)图中18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故B点时间为18时;D点位于赤道,故日出时间始终为6时;
(3)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故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4)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此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故南半球昼长越短;
(5)利用图示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计算北京时间;
(6)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故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风,长江流域冬季降水少,故长江进入枯水期。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在美国有一条特大的“死亡谷”(36°N,117°W),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长225千米,宽6~26千米。峡谷两侧悬崖绝壁,最低处低于海平面85米,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夏季炎热,绝对最高温曾达56.7℃。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死亡谷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断层下陷
D.冰川侵蚀
小题2:形成死亡谷夏季高温的主要原因是
①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②海拔低气温高
③纬度低气温高?④暖流的增温效应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小题1:死亡谷由于地球重力将地壳压碎成巨大的岩块断裂下陷而致,当时部份岩块突起成山,部份倾斜成谷,故本题选C。
小题2:夏季炎热,绝对最高温曾达56.7℃,主要是因为海拔低,导致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再加上纬度较低,天气晴朗,太阳辐射较强所致,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水的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