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①围湖造田 ?②植被破坏 ③沿湖地区用水量增大 ④气候趋于干旱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3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体现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大陆自然带种类最多的大洲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是对自然环境分异规律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能把自然环境分异规律和具体大洲的经纬度分布范围、地势起伏状况以及非地带性因素在各大洲的分布情况等相关知识全面掌握。答案为A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小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描述我国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小题2:塞北和江南的差异主要体现南北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差异,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条件在高低纬度的分布不均为基础而形成的。
小题3:我国南方地区地貌上是低山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气候上高温多雨,发育了红壤;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众多,水量丰富。这是南方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结果,它体现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古诗来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可分析作答。
【知识小结】地带性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热量为主导因素。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水分为主导因素?.?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水热为主导因素。
(4)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某地理事物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该图为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C.④洋流一定为寒流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小题2: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直接得益于沿岸的暖流 
B.世界上著名的大渔场都是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
C.洋流既加快海洋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同时扩大污染的范围
D.暖流的海水温度可能比寒流的海水水温更低
小题3:若该图为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低纬环流圈,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近地面的东北信风带
B.在a气压带的影响下形成了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C.b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高温少雨
D.④处大气做下沉运动的原因是动力因素
小题4: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环节为水汽输送
B.③可以表示塔里木河
C.b表示陆地,a表示海洋
D.④表示蒸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c、d两处全年昼夜等长,为赤道,则该环流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①为南赤道暖流,②为寒流,降温减湿,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④为暖流。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寒、暖流交汇使海底营养盐上泛,或沿岸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欧洲北海渔场都形成于寒、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则受上升流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若为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气环流,则b处为赤道低气压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a处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为东北信风带。④气流下沉是因为动力原因。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4: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b处为海洋,②表示水汽蒸发,①为水汽输入,该处河流为外流河,不可能为塔里木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水的运动》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