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该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问题。 
1.由图9可以推断,该区域2.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E.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F.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G.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H.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劳动力数量、劳动力就业情况与工业的关系,剩余劳动力越多,说明工业越不发达。所以T0~T1阶段工业不发达,A错;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较少,B错;T2之后工业发展水平得到极大提高,D错;而T1~T2就属于产业结构调整阶段。
2.根据甲、乙两类企业平均工资状况可以判断出:甲类企业技术含量低于乙类企业,B对。既然甲类企业属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根据产业升级的原理,则属于被调整的对象。而乙类企业应该属于大力引进的企业,进入时间晚,C错;而且附加值高,D错。
考点: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工业结构的调整。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两类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劳动力和工资的变化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 “城市服务范围理论图”,回答下面3题。
1.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2.根据图中的服务区的面积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3.图示反映了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各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
A.甲:普通服装店,乙:早点铺,丙:星级宾馆
B.甲:珠宝行,乙:家具店,丙:早点铺
C.甲:早点铺,乙:汽车销售店,丙:高级家用电器
D.甲:星级宾馆,乙:珠宝行,丙:早点铺
E.2S甲=S乙
F.S丙=S乙
G.3S丙=S乙
H.6S甲=S丙
I.重叠交错,层层嵌套
G.界线分明,彼此相离
界线分明,偶有交错
重叠交错,同级嵌套
 
	参考答案:1. C
2. C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
1.根据甲乙丙三城市的服务范围大小判断城市的等级由高到低为:乙丙甲。则它们提供的服务的等级也应由高到低。选项中早点铺是最低级的服务等级,应与甲的城市等级相对应。
2.如甲的服务范围被平分到3个高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故丙的服务范围=1个甲的服务范围+6个1/3甲的服务范围;即3个甲的服务范围。结论高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3倍于低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
3.考查各级城市服务范围的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两地经济联系示意图,完成问题。
1.如图所示,从甲地向乙地发生了2.图中 L 产业最有可能是3.假如甲、乙均为我国的两地,则
A.产业转移
B.资源调配
C.信息传递
D.产业升级
E.原料导向性工业
F.市场导向性工业
G.技术导向性工业
H.劳动力导向性工业
I.甲位于东部沿海、乙位于西部内陆
G.甲位于东部沿海、乙位于中部地区
甲位于西部内陆、乙位于东部沿海
甲位于中部地区、乙位于西部内陆
 
	参考答案:1. A
2. D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联系和产业转移。
1.结合图示反映,影响L产业的区位优势发生了变化,故L产业应由甲地向乙地转移。
2.图示反映L产业在甲地的区位优势在弱化,而在乙地的区位优势在提高,具有这样的区位因素变化的产业最可能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3.图示反映甲乙之间既有密切的经济联系,且甲地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乙地转移,故判断甲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乙为距离东部地区距离较近的中部地区。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该图为我国某省制造业部分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该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是2.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后,这些行业生产可以
A.化学工业和通讯、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制造
B.运输设备和通讯、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制造
C.化学工业和冶金及延压工业
D.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冶金及延压工业
E.实现无废弃物排放
F.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G.隔断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H.减少资源消耗量、减少污染排放量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该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是化学工业和冶金及延压工业,既要发展经济,还要做到清洁生产。
2.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后,这些行业生产可以减少资源消耗量、减少污染排放量。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完成题。
1.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2.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无法确定
D.乳畜业
E.政策
F.交通
G.市场
H.劳动力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农业地域类型的条件是高温,多雨的特征。选择水稻种植业。
2.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的规模和类型。所以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是市场因素导致的。选择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知识拓展】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例如:下图为“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试评价A、C、D、E四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B地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势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依分作答(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它可能是最突出的优势因素,也可能是限制性因素。
下面是部分典型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
典型农业(农作物)
热量
青藏高原的青稞、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年三熟的作物、海南岛的天然橡胶
水源
河西走廊的粮棉、河套平原的种植业
地形
横断山区、我国东南地区的立体农业
土壤
东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市场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交通
冬季,海南岛的蔬菜供应到北京地区
技术
无土栽培,冬小麦、水稻种植区界线北移
3. 发展分析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