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5 00:00:22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大气辐射 C.太阳辐射 D.大气逆辐射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近地面大气中的大气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地面辐射而升温,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考点: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最后1空2分,共10分)
 (1)此时是南半球的 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 (高、低)气压。它割断了 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2)半年后,A处刮 季风(风向),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B处刮 季风(风向),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将按 时针方向流动。 (3) 是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形成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的重要成因则是 。
参考答案: (1)冬 低 副热带高 (2)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东北季风 逆或反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本题解析: (1)该图为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地区,此时该地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是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此季节亚欧大陆升温快,气流上升而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 (2)半年后为北半球的冬季,A处即我国东部地区吹西北风,受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寒冷干燥。B处盛行东北季风,受其影响,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海陆热力性质是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之外,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环流的重要因素。每年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半岛。 考点:季风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当我国学生放寒假时,气候类型④处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 (2) 澳大利亚的植被类型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即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三面以________________植被为主,向内逐步以________________植被为主,核心植被为 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炎热干燥 (2)呈明显的半环状分布?北?东?南 森林?草原?荒漠?呈半环状分布的气候
本题解析:旨在考查读图能力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学生放寒假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应为夏季,④气候区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植被是同一定的气候类型相适应的,气候的半环状分布决定了该地植被分布的半环状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所示)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6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4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 (3)低温、冻害,夜间;洪涝灾害,夏季(雨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即可得分) (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小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本题解析: (1)根据D湖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推断该地区的纬度位置、地形地势。 (2)根据降水资料分析。 (3)根据第(1)、(2)题的分析结论回答。第(4)题,抓住图示农耕系统的结果特点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13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左图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右图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
 (1)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8分) (2)结合右图,判断左图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 (1)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2)方向:南(偏南); 理由:盛行风向为西风(偏南),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缓坡坡向为西(偏西)。
本题解析: (1)从洋流角度来分析:该地位于太平洋东岸,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寒流对所经过的地区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得近地面温度下降,大气层结变得稳定,故晴天日数较多;从大气环流角度来分析:该地地处北纬30°-40°大陆西岸,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盛行下沉运动,属于天气晴朗。 (2)据右图可知:该地位于常年盛行偏西风,在风力作用下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所以沙丘缓坡指示风向,即缓坡为为迎风坡,坡向应该向西(偏西),故左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南(偏南)。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