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看“全球洋流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洋流的形成都与盛行风有关的是2.假设该图表示太平洋,则图中对我国的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是3.假设该图表示大西洋,则①③两支洋流交汇处形成的世界性大渔场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⑥⑧
C.②③④⑤
D.③⑤⑦⑨
E.②
F.③
G.④
H.⑤
I.秘鲁渔场
G.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参考答案:1. B
2. B
3. D
本题解析:1.②⑧在中纬度海域,西风的吹拂下海水向东流动形成西风漂流;④⑥在赤道两侧,盛行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它们的作用下,海水向西流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
2.若在太平洋,我国在北太平洋西岸,③在我国大陆的东岸,对我国气候有影响。
3.若在大西洋,①是拉布拉多寒流,③是北太平洋暖流,形成了世界性渔场:纽芬兰渔场。
考点:本题考查了风海流的形成、分布,以及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2、多选题 下图是2012年11月某日8时部分地区等压线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盛行东南风
B.哈尔滨风力大于乌鲁木齐
C.①处可能出现暴雪天气
D.甲处盛行下沉气流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上海附近的等压线分布,可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的原则,可画出上海的风向为偏北风,A错误;图示哈尔滨的等压线较乌鲁木齐密集,故风力较大,B正确。图示①处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左侧,形成冷锋,故可能出现暴雪天气,C正确。图示甲处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综合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等压线图的一般判断方法: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画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图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因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2.为了促使该流域水资源日趋丰富,下列措施中,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A.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增加
C.蒸发量不变
D.地下径流增加
E.封山育林
F.退耕还林
G.修建梯田
H.修建水库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因人类活动导致蒸腾作用明显减弱,说明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将增加;地表水资源缺乏,蒸发量减少。选项B正确。
2.促进该流域水资源日趋丰富,主要从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着手效果较好,修建梯田只是从地形上减缓了地表径流的速度,没有从根本上促使该流域水资源日益增加。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题。
1.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E.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F.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G.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H.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中三大类岩石及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判断,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2.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壳物质循环及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山西五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53名矿工被困井下,115人获救,38遇难,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
1.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且比较安全的是2.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F.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G.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H.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1.能够露天开采需要煤炭出露地表,乙丁两处煤层出露地表,但是丁处为断层,开采不安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根据岩层弯曲判断A处为背斜,容易出现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容易出现透水事故。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