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A.苹果 B.葡萄 C.香蕉 D.椰子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北京地区冬季燃煤多,A错。任何地区只要空气在降温的作用下达到水汽饱和,即可出现雾。热带雨林地区因水汽充足,雾常见,B错。农民在田地燃烧作物秸秆会加重空气污染,形成雾霾的机会增加,雾霾出现更多的季节为冬季,主要的污染源为燃煤,C错。降雨与大风天气,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D正确。
【小题2】雾、霾均与空气降温有关,气温日变化会影响雾、霾出现相应的变化,或导致雾、霾形成或导致其消散,A错。在大气的相对湿度大时,容易形成雾,小时为霾,B错。雾也是大气降水的形式之一,云雾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更明显,C正确。
考点:雾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左图“世界某区域图”,右图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折线对应图中甲、乙两地。
【小题1】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①
C.甲—②、乙—③
D.甲—③、乙—②
【小题2】造成甲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地形起伏 ③海陆位置 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两地均位于北纬30°到40°之间大陆西岸地区,北半球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这两地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风力较强;因乙地距海洋较劲,加上是西风迎风坡,因此该地此时风力较大;夏季时,两地均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弱。
【小题2】从上题分析可以看出,造成甲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形起伏和海陆位置。
考点: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该表的某地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 项目 | 1月气温(0C) | 1月降水(mm) | 7月气温(0C) | 7月降水(mm) | 年降水(mm) |
| 数值 | 5.1 | 32 | 25.5 | 195 | 826 |



小题2:该地的气候类型与下列哪幅图表示的气候类型一致: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
小题1:结合该地区的气温、降水基本信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判断位于北半球,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长江中下游地区符合。
小题2:选项中反映的气候类型为:A图最低月温在7月,判断位于南半球;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图雨热不同期,故判断为地中海气候;C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下,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D图雨热不同期,判断为地中海气候。
小题3: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季风环流有关,A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形成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错误。该地所处的纬度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变化明显,故经度地带性表现明显,C错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集中于夏季,且冬季最低月温在0°C以上,故河流无冰期。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的气温、降水资料准确判断气候类型,并进一步掌握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昆明、贵阳两城市部分气候资料对比表
| | 昆明 | 贵阳 |
| 1月平均气温(℃) | 7.5 | 4.6 |
| 7月平均气温(℃) | 19.7 | 24 |
| 降水量(mm) 占全年比重(%) | 918.1 | 849.8 |
| 88.8 | 75.3 | |
| 降水量(mm) 占全年比重(%) | 111.5 | 278.5 |
| 11.2 | 24.7 |
参考答案:
(1)西北高东南低,(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1分) 图中河流由西北向南、向东流(1分)
(2)A B 贵阳 准静止锋 (4分)
(3)冬(春)季(1分) 北方的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面(1分),受地形(云贵高原)阻滞形成(1分)
(4)夏季凉爽(温和)(1分), 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导致夏季凉爽(1分); 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1分), (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1分), 降水多(1分)。
(5)多民族聚居区,具有多样性特点(1分), 传统民居以竹楼、鼓楼为主(1分), 多姿多彩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1分)。
本题解析:
(1)图中河流自西北向南、向东流,由此推断,该地总体地势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
(2)冷暖气团相遇时,暖气团爬升到冷气团上方,因此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即锋面下方为冷气团,上方为暖气团。降雨主要位于锋面下方即冷气团一侧,其纬度偏高,为贵阳。影响该地天气的这种锋面为准静止锋。
(3)每年冬季,亚欧大陆北部形成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风(偏北风),冷空气南下过程中与西南地区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受云贵高原地形的阻滞而难以继续向南推进,从而在云贵地区滞留,形成准静止锋。因此可知,该锋面主要出现在冬季。
(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这两地夏季均气候温和,降水丰富,这主要和该地地形及季风影响有关。该地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导致夏季凉爽;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而降水丰富。
(5)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多民族聚居区,低地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传统民居以竹楼、鼓楼为主,多姿多彩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
考点:地势特征、天气系统、气候特征、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