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A.冷锋过境后,天气转阴,气压降低 B.台风与冷锋活动有关 C.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后 D.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上升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四幅图的变化情况,该天气系统过后气温下降,天气转晴,应为冷锋过境。
【小题2】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A错误;台风与低压系统有关B错误;暖锋锋前雨C错误;
考点:该题考查天气系统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中,能够正确表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天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北半球气旋气流是按逆时针方向辐合。能够正确表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天气的是应该是④。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风向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受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近地面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有一夹角。高空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据此判断,A对。B、C、D错。
考点: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从C地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简述其理由。(4分)
(3)简要分析①、②两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1分,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也可),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且具有海洋性特征(1分)(冬暖夏凉,降水丰富);D地为地中海气候(1分),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2分,因果各1分),冬季受西影响,温和湿润(2分因果各1分)
(2)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2分);基本沿大圆的劣弧航行,航程较短(2分)
(3)①地为寒、暖流(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区(1分),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
的饵料(1分)。②地为上升流(1分)海区,冷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1分)
本题解析:
(1)比较气候的特点应该从气温和降水量方面分析,具体来讲主要分析气温年变化、年均温、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根据C地位于日本南部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但受海洋影响大。而D地属于地中海气候,成因是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2)顺着洋流航行能加快速度,从而达到节约燃料和时间的目的。结合世界地理部分知识,该海域有北太平洋经过,所以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同时,考虑到最短航行知识,该航线基本沿大圆的劣弧航行,航程较短。
(3)从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角度看,世界上有四大渔场:①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②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③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的。 ④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寒暖流交汇,由于冷暖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水发生搅动,使下层的营养盐类到达海水表面,有利于浮游生物繁衍,进而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秘鲁寒流是由于秘鲁沿岸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表层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向北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则由深层的海水来补充,深层海水上翻,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6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多瑙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多瑙河上游接纳了被誉为“滑雪天堂”的阿尔卑斯山区较多的河水,中、下游流经地区经济发达,并以铁门为界。
材料三 下表为图中三座城市降水量统计表(单位:毫米)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甲城 | 106.4 | 95.1 | 105.8 | 85.3 | 75.6 | 53.2 | 26.8 | 80.8 | 98.6 | 153.0 | 110.5 | 81.1 |
| 乙城 | 49.3 | 44.4 | 49.5 | 58.8 | 70.7 | 90.4 | 66.4 | 51.2 | 51.4 | 40.3 | 54.3 | 57.5 |
| 丙城 | 32 | 31 | 29 | 38 | 55 | 63 | 52 | 51 | 40 | 33 | 52 | 40 |
参考答案:
(1)降水总量大(2分);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2分)。位于沿海地区,冬季西风带来了丰富水汽;受地形阻挡,水汽抬升,多地形雨(2分);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2分)。
(2)逐渐变多(2分);冬季以降雪为主,气温低,流量小(2分);冬季至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水增多(2分);降水量有所增加(2分)。
(3)河流水量大且稳定(2分);落差大,水能丰富(2分);地处峡谷,易于建坝(2分);周边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2分);经济发达,资金、技术力量强。(2分)
本题解析:
(1)甲乙两城均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甲城位于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带来了丰富的水汽,使得该地年降水总量大于乙城;此地位于山地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强,多地形雨,而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使得该城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2)从材料中“多瑙河上游接纳了被誉为‘滑雪天堂’的阿尔卑斯山区较多的河水”可知,多瑙河上游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冬季气温较低,河流流量小,自冬季至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水增多,加之降水量有所增加,使得河流径流量逐渐增加。
(3)建设水电站的有利条件一般从水能、地形条件、能源需求、经济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分析。该河水量大且稳定、落差大,水能丰富;铁门附近地处峡谷,易于建坝;周边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经济较发达,资金、技术力量强。
考点:气候、河流水文特征、水电站建设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