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5 00:47:14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图为“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风向正确的是图中的:( )
 A.箭头A B.箭头B C.箭头C D.箭头D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风形成的直接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C、D错误;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左,即风向是在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左偏转,故选A. 考点:大气的水平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世界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 最近几年发达国家在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工业产业链环节上的分工情况 如下图所示。

 产业链分工示意图 (1)苏门答腊岛的气候类型是 ,成因是 ,自然带是 (6分) (2)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聚落的分布特点是 ,(6分) (3)材料一中A所在海域是台风主要源地之一,当台风中心位于A地时,B城市风向为 风。城市雅加达所在国有火山国之称,其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是 。(4分) (4)C是一条国际性河流,该河流量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均 ,原因是 。(4分) (5)东南亚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改变此状况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热带雨林带(6分,每空2分) (2)西(南)部为山地(多火山),东(北)部为平原(多沼泽) (2分);地势西南高东北低(2分) 沿海、沿河流分布(2分) (3)西北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4分,每空2分) (4)大(2分) 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2分) (5)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加工业与第三产业(如服务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市场营销,占领国际市场。(6分,每点2分答案言之合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可知,苏门答腊岛的纬度为0°N,经度为100°E附近,故当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而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常年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其对应的自然带即为热带雨林带。 (2)某地地形地势特征答题时:要答出主要地形及分布、地势哪里高哪里低。由图可知图中有火山和沼泽的分布,而且火山分布在图中西部,沼泽分布在图中东部,由河流的流向可知为自西南向东北流,故地势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图中城市和村镇有的分布在沿海有的沿河,故聚落的分布特点是沿海、沿河流分布。 (3)当台风中心位于A地时,B地刚好在台风中心的正西方,故此时B城市风向为西北风;火山和地震多的原因与板块交界地带有关,而当地位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4)C河主要流经了东南亚地区,而河流的流量变化与当地的气候类型有关,东南亚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有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这样导致该河流量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均大。 (5)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发展工业主要是附加值低的工业,而且出口的是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为主,要改变状况必须向发达国家学习,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的是高附加值的产业,故要从品牌、高技术、第三产业、市场等方面答题。 考点:世界地理某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2013年夏季,人们用“水深”“火热”来比喻我国的天气,可谓恰当之极。夏季的高温波及南方多数省份,许多城市的气温在40℃以上;而北方地区却是雨水不断,东北地区更是暴雨频繁,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专家认为,多种原因造成了“水深火热”天气,其中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重要的自然原因之一。 材料二 下图为2013年8月11日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
 (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差异(8分)。 (2)2013年夏天南方电力供应形势比往年同期更加严峻,请简要分析原因。(6分) (3)专家认为,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造成2013年夏天北方大水、南方酷热的自然原因之一。试从积雪冰川的多少与地温、气温、季风环流的关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8分)
参考答案: (1)甲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沙漠广布,地面升温快。(4分)乙地: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太阳辐射强。(4分) (2)南方水电比重较大,2013年夏天酷热,旱情严重,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导致电荒严峻;酷热天气导致生活用电增加、农业灌溉用电增加等。(6分) (3)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地面的反射率会减小,地面增温,(2分)导致气温升高,(2分)增大了夏季海陆温差,导致东南季风偏强,(2分)雨带推进偏快,进而导致北方的降水偏多,南方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2分)
本题解析: (1)甲地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该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下垫面吸热快,气温高;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天气炎热。 (2)南方由于干旱,河流水量减少,导致水电发电量下降;由于天气酷热,家庭制冷设施用电量增加;由于天气干旱,农业灌溉用电量增加。 (3)地温影响气温,气温影响季风环流。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使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减少,导致地面温度上升,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增加,气温升高,从而使海陆温差增大,东南季风增强,我国夏季雨带向北推进速度加快,使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考点:气候及其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左图“世界某区域图”,右图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折线对应图中甲、乙两地。
 【小题1】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① C.甲—②、乙—③ D.甲—③、乙—②
|
【小题2】造成甲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地形起伏 ③海陆位置 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两地均位于北纬30°到40°之间大陆西岸地区,北半球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这两地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风力较强;因乙地距海洋较劲,加上是西风迎风坡,因此该地此时风力较大;夏季时,两地均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弱。
【小题2】从上题分析可以看出,造成甲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形起伏和海陆位置。
考点: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每空2分)

(1)A、B两图中,表示冷锋的是______,表示暖锋的是______。
(2)A、B两图中,表示冷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_,表示暖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_。
(3)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图____(A、B)所示的天气系统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4)A图中天气系统过境后的温度?,天气转?,雨区位置是锋?;B图中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雨区位置是?。
参考答案:(1)B? A?(2)b? a? (3)B?
(4)升高,晴,前;大风、多云雨天气,后。
本题解析:(1)A图冷气团后退,判断为暖锋;B图冷气团主动进攻,故判断为冷锋。(2)冷气团由于密度大,故分布于锋面之下。暖气团密度小,故分布于锋面之上。(3)我国冬季的寒潮属于冷锋影响的天气。(4)暖锋过境后,暖气团代替冷气团的位置,故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雨区位于冷气团一侧,为锋前。B为冷锋,冷锋过境时出现阴天、刮风、降雨、降温天气。雨区位于冷气团一侧为锋后。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锋面天气图的基本判断方法和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过程。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