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甲地是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属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降水丰沛,气候湿润,流水作用显著的西南地区,以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省区居多,如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武陵源黄龙洞,冷水江波月洞等驰名中外。C正确。
【小题2】图中乙地为“V”型峡谷,侵蚀作用最强烈;乙处是由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形成,属外力作用;丙处坡度较陡,易出现崩塌滑坡现象;丁处根据岩层弯曲形态可知属向斜构造,为向斜山。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回答1—2题。
1、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属于沉积和变质作用的编号分别是
[? ]
A、⑤⑦和⑥⑧
B、⑥②和⑤⑧
C、③④和①②
D、⑤⑧和⑥⑦
2、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别属于
[? ]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地貌中,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A图表示河流侵蚀形成的峡谷;B表示流水沉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C表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D图表示风力沉积形成的沙丘。
本题难度:简单
4、多选题 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地质时期,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地层。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的作用,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图13)。 据此完成问题

从地质作用来看,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有
A.地壳的上升运动
B.地壳的下沉运动
C.流水的沉积作用
D.流水的侵蚀作用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丹霞地貌的沉积岩反映该地区原来地势较低,沉积作用明显,而后来形成山区,反映地壳的上升运动。同时在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下切作用下而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如图所示,根据有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岩层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叫做震中。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分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材料二 P波和S波到达的时间差与震中到地震台之间距离的关系。
材料三: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3月11日 ,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日本地震厅)地震,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冷却系统失灵,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3月11日3月11日
(1)根据材料二和下表中P波、S波到达三城市的时间差,完成下表。(4分)
(2)地震发生的时候,在路上行驶的汽车会产生怎样的运动?在海上作业的渔船呢?(4分)
(3)日本多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1)2400? 3400(正负误差100)
(2)汽车会先上下颠簸,后左右前后摇晃?渔船会上下颠簸
(3)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或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本题解析:
(1)结合材料二中的坐标图以及表中所提供的时间差,通过简单的读图和计算,可以得出B、C这两个城市与震中的距离。
(2)横波波速小,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波速快,能在固、液、汽三态中传播;因此在汽车上先上下颠簸,后左右前后摇晃;海上作业的渔船不受横波作用,只会上下颠簸。
(3)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因此日本多地震。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城市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