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东亚季风 B.气压带、风带 C.海陆间水循环 D.热岛效应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上设计的实验来看,白天沙石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晚上相反,说明了沙石的热容量小,白天受热增温较水快,晚上的降温较水快,昼夜的温差大。水的热容量大,其状况正好与沙石相反。故选C。
【小题2】东亚季风的成因是有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夏季从副高西南部吹出的东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从蒙古高压吹出的西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东南季风。而南亚季风的成因与信风带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从蒙古高压吹出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西南季风。故选A。
考点:海陆热力差异,热力环流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是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一(4)问题。(28分)
(1)不同气候带下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图中反映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具有 和 两种规律。(4分)
(2)甲、丙两地都在近海地区,但降水状况差异显著。试从大气运动、地形、洋流作简要分析。(12分)
(3)简要分析丁地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6分)
(4)乙所在的地理位置与珠江三角洲大体相当,但两者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各不相同,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 ,珠江三角洲农业地域类型为 。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因素是(双选): (6分)
A.珠江三角洲平原开阔,河网密布,土地肥沃
B.乙地受大分水岭阻挡,降水较少
C.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耕作历史悠久
D.乙地地广人稀,可进行自流灌溉
参考答案:
(1)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分异)(1分)、从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分异)(1分)。
(2)甲地:常年盛行东南信风,处于大分水蛉的迎风坡,终年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全年多雨;(3分)丙地:常年盛行西风,处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沿岸有寒流影响,全年少雨(3分)
(3)气候温和,草质优良;(2分)地广人稀,地租低廉;(2分)临近港口,交通便利。(2分)
(4)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2分);AB
本题解析:
(1)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南北方向的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的差异体现了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2)图中甲地位于大陆东岸,来自东澳大利亚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丙地同是位于大陆东岸,但处于西风带内,且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3)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当地社会经济因素促进了当地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温和湿润,草质优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地广人稀,地租低廉;临近港口,交通便利。
(4)乙地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珠江三角洲为水稻种植业。两地气候干湿程度差异大。AB正确。
考点: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农业地域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3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西北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白为浅云层,读图后完成小题。
小题1: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
小题2: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逆时针旋转有上升影像,可以判断是气旋活动,加上沙尘暴是冷锋活动的结果,而选C。
小题2: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沙尘由陆地逐渐上升到空中,故选A。
点评:本题为2010年全国文综高考真题,有较大的难度。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往往容易脱离图示而应用沙尘暴的一般概念有强冷空气和冷锋活动所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甲城和乙城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相同,该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海洋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较为温暖,这是因为( )
A.多云的白天地面辐射强烈
B.多云的白天大气辐射微弱
C.多云的夜晚地面热量散失较多
D.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强,大气保温作用强,因此地面温度不太低。
考点:大气的保温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