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6 12:42:56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雪线是指地球表面降雪量和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图1表示我国沿87。E山地雪线的变化,图2表示我国沿29。N山地雪线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山地雪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位于 [? ] A、喜马拉雅山北坡和南坡 B、冈底斯山和西藏东南部 C、喜马拉雅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 2、图2中①地处雪线高度特点与原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纬度低,气温高—雪线较高 B、海拔高,气温低—雪线较低 C、向阳坡,光照强—雪线较高 D、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低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世界某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处的自然带类型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 D.温带草原带
| 小题2:春季,该半岛所处的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气旋控制下沉增温 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 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 D.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位置判断,甲位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西海岸,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区,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对。B、C、D错。 小题2:根据题目,条件是背风坡常出现 冰雪迅速融化现象,因为背风坡是下沉气流,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升高,D对。只考虑背风坡,没有考虑气旋、锋面、风带的影响,A、B、C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自然带①为热带雨林带,它并不是出现在赤道附近,而是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2、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 ] 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参考答案:1、D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它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西起塔里木河下游,东至河西走廊,南邻阿尔金山,北到库鲁克山。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千米。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塔里木河水被大量抽取,引发罗布泊消失。 材料二: ? 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召开的“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为推动这项工程出谋划策。为本次峰会作总结演讲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张宝印表示“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渤海距浑善达克沙地只有400多千米,地理位置非常接近。”据悉,浑善达克沙地是对北京气候构成严重危害的最近沙漠之一。渤海湾有黄河、海河、滦河、辽河等大陆河流注入,含盐量相对较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渤海成为不二选择。 材料三: ? 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度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如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线路经过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及沿线自然带分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分析,导致罗布泊消失的人为活动具体包括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水西调工程提出以来,引发社会对此的强烈关注,有人支持,但也有人抱有怀疑和忧虑,你是否支持这项工程?清说出自己的理由。(至少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华北平原(或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差异产生原因:水分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2)人口增长导致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答出3点即可) (3)赞成,能缓解水资源不足,改善水汽蒸发条件;能压制沙尘,减少沙尘暴发生;能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不赞成,容易加剧当地土地盐碱化;可能导致东部地区洪涝发生频率;投入多,产出少,建设难度大,冬季低温,调水不便。(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10分)下列图表反映了地貌中最主要的要素——海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图1是农作物在不同纬度上限示意图,图2是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从下面的“气温、日照、积温随高度变化表”中,可以看出农业生产的三种指标参数随高度发生变化,请说出它们的变化趋势并简要说明原因。
 (2)从图l中可以看出,我国水稻的种植纬度最高可达?,玉米的种植纬度最高可达?。图中几种农作物中,种植纬度范围最小的是?,这是因为?。 (3)分析图1中同一种农作物生长的上限在不同纬度有何分布规律。 (4)根据图2解释为什么各种农作物都有一定的分布上限和一定的分布地域。
参考答案:(1)日照随高度升高而增加,其原因是随高度增加大气密度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减弱,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2分)气温和积温随高度升高而下降(减小),其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热量越少,气温和积温也就越低。(2分)? (2)45度多(约47度) 50度多(或51度)?双季稻?几种作物中双季稻对热量条件要求最高,只能分布在低纬度。(各0、5分 共2分)? (3)同一种农作物生长上限随纬度升高而降低。(2分) (4)因为每种农作物生长要求的水热条件不同,而水热条件是随地域和海拔高度而变化的(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