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状况,a温度最低,可能海拔最高,c温度最高,可能海拔低,为山地地形。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若为等高线图,则该地为一盆地,则①处的山坡朝向东南。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我国东南地区盛行东南季风时带来湿润气流,东南季风在①处形成的降水较多。①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②处为山谷。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4】若为等压线图,该处为一低压槽,②处形成冷锋,①地吹偏北风,冷锋锋后雨,①地可能产生降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下图 “2013年3月16日23时中国局部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甲地受?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为?。
(2)图示时间哈尔滨市的风向为?。与杭州市相比,哈尔滨市的风力?,判读依据是哈尔滨市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
(3)图中A天气系统是?,其移动方向是?。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北京市的天气特点是?。
(4)图中A天气系统过境时,给北京市带来的影响可能有?等。
参考答案:
(1)高?晴朗
(2)偏南风?大?密集?大
(3)冷锋?向东南方向移动?云量增多,气温下降,伴有降水(大风)
(4)降水缓解春旱(降水影响出行等)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的等压线数值判断,甲地是高压中心,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2)根据空气水平运动的原理,水平方向上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北半球向右偏,可以判断图示时间吹偏南风。从哈尔滨位于低压中心的位置分析,位于北半球低压中心的南部,应是(西南风)偏南风 。读图可以看到,与杭州市相比,哈尔滨市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风力大。
(3)根据锋面符号或是气旋的气流运动情况,可以判断A天气系统是冷锋。向东南方向移动。冷锋过境时,天气特点是天空中云量增多,气温下降,伴有降水(大风)等天气现象。
(4)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此时是3月16日,是春季,华北地区有春旱现象,此次降水可以缓解春旱的旱情,当然降水天气也影响出行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沿50°N一带的四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气压状况的角度分析,甲地近地面为 气压控制,乙地近地面为_______ 气压控制。(2分)
(2)从近地面气流状况分析,丙地吹 ___ 风,丁地吹 风。(2分)
(3)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此时罗马的气候特征是 ,该季节,适合在 (南极/北极)进行极地考察。(2分)
(4)画出甲乙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2分)
(5)大气中,热力环流的实例有 和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1)低;高。
(2)西北;西北。
(3)温和多雨;南极。
(4)
(5)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从气压状况的角度分析,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甲地近地面为低气压控制,乙地近地面为高气压控制。
(2)从近地面气流状况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乙地向丙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丙地吹 西北风,丁地吹西北风。
(3)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罗马的气候特征是温和多雨,该季节,适合在南极进行极地考察。
(4)甲地气压低,是气流上升引起的,乙处气压高,是气流下沉引起的。
(5)大气中,热力环流的实例有海陆风和山谷风、城市风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和天山四大山脉在此处汇合。在我国众多边境县中,它接壤国家数量最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县绿化单位在种植花草时要铺设塑料薄膜,其主要目的是
A.调节气温
B.改良土壤
C.增加水分
D.防治病虫害
【小题2】有关该县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盛产青棵和牦牛 ②昼夜温差大
③峻岭连绵,冰峰耸立 ④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因该地地势高,热量条件差,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因素,但光照充足,所以在种植花草时铺设塑料薄膜,太阳辐射透过薄膜,使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辐射热量散发不出去,进而起到保温作用,使花草生长。故选A。
【小题2】该地地势高,热量不足,适合生长的农作物是青稞,适宜生存的动物是牦牛,且连绵的峻岭上,有积雪和冰川;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白天太阳辐射强,温度高,晚上保温效应差,温度低,所以昼夜温差大。故选D。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人口增长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