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2019-06-26 13:05:44 
                            
           【大 中 小】
              小题2: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1、单选题  2004年12月26?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问题。小题1: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
 A.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B.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海底塌陷引起的
 
 |  A.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B.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C.围海造陆
 D.增高海岸堤防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小题1:印度洋海啸是由于处于板块的交界处,海底地震导致的海水巨浪。选择A项。
 小题2: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就是要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预报。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1,完成1~2题。
  1.该岛的地理特点是
 A.铁路沿线多为荒漠景观?B.主要河流河道宽、水流缓?
 C.地势西高东低?D.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2.对该岛农业生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飓风?C.春旱?D.伏旱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每年秋季“寒露”节气前后,是南方晚稻抽惠扬花的关键时期,这时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通常称为“寒露风”。读下面“2011年9月19~22日南方晚稻区寒露风预报图”,回答问题。
  1.云贵地区一般没有晚稻分布的主要原因是2.为了积极防御寒露风灾害,晚稻种植区一般采用夜间灌深水或喷水的措施,其目的主要是 A.海拔高,热量不足
 B.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C.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
 D.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E.保温
 F.保湿
 G.保墒
 H.利于有机质积累
 
 
 参考答案:1. A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提供了晚稻生产的分布图形、生产中的防灾措施,考查了晚稻生产制约因素,云贵地区的气温情况,水对于温度的调节作用。
 1.晚稻区界线的图例结合分布图可知,晚稻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纬度较低的省份,已经知道,水稻生长习性是好暖喜湿,于是推断晚稻的分布和热量条件关系密切。云贵地区因为其海拔高,热量不足,所以没有晚稻的分布。A项正确。
 2.组题开始提到“低温危害”“通常称为‘寒露风’”。在本题中“为了积极防御寒露风灾害”而“采用夜间灌深水或喷水的措施”,既是为了防止低温危害,这样就能够推断措施的目的是保温,A项正确。另外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差变化小,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再结合水汽蒸发可以提高空气中水汽含量,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进而达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考点:
 1、晚稻生产分布的影响因素。2、云贵地区的地势对气温的影响。2、夜间灌深水或喷水措施的目的。
 点评:
 该题中1题考查了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从图例结合图形中的分布推理出影响晚稻生产的热量因素,联系云贵地区地势较高热量较少。2题体现了地理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10.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今年我国长江口和珠江口受咸潮影响比较严重。以下关于咸潮及其防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咸潮上溯属于沿海地区一种特有的季节性自然现象,多发于夏秋季节
 B.降水多是形成咸潮的主要原因
 C.海平面上升会减慢咸潮蔓延
 D.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咸潮的预测、预报是防治咸潮的重要措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水土流失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25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水土流失与地形相关,图中水土流失严重区位于
 A.鞍部
 B.山顶
 C.山脊
 D.山谷
 
 | 
小题2:图示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l26米
B.148米
C.198米
D.220米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山谷部位是雨水大量汇集的地方,山谷两侧的泥沙随水流失,所以图中水土流失严重区应位于山谷部位,故答案选D,鞍部、山顶、山脊部位汇集的水量少,水土流失较轻。
小题2:同一副等高线地形图中两地相对高度(高差)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其中n是两地之间等高线的条数,d是等高距,H为相对高度(高差)。图示东、西两侧高差最大的两地之间的等高线的条数是7条,用上边的公式可以计算出两地的高差范围是200米>H>150米,所以图示东、西两侧最大高差接近200米,但是要小于200米,所以可能是198米,故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