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6 13:15:48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该图为4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2题。
 小题1:如图所示时间,下列关于该地气候和植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值温和多雨季节 B.盛行西北风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山麓落叶阔叶林枝繁叶茂
| 小题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斜成谷 B.①处可找到石油 C.③处可能形成变质岩 D.①处比②处更易被侵蚀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最热月等温线大陆向北、大洋向南凸出,是北半球的夏季,图中地区位于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小题2: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①处可找到地下水;③处下方有花岗岩,有岩浆活动,可能形成变质岩;从图中情况来看,②处比①处更易被侵蚀。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夜长多雾的自然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甲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根据右图小图分析,在冰期时,西侧由于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上入侵淹没,形成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 (2)甲半岛西部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冬季黑夜漫长,北部有北极圈穿过,有极夜现象,所以黑夜.冬季该地受来自西部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暖湿气流带来的水汽较多,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冬季陆地温度较低,所以水汽易凝结成雾.所以大雾较多.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该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在冰期时,受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受海水入侵,形成峡湾地貌。 甲半岛西部位于高纬度地区,冬季黑夜漫长,且北极圈从其北部穿过,有极夜现象,多以黑夜漫长。冬季该地受西南风影响,沿岸地区有暖流流经,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暖湿气流,到了陆地,气温较低,水汽容易凝结成雾。 考点:该题考查冰川地貌和雾形成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①地的地质构造为 ,若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那么,从地质构造看,①、②两地可能找到石油的是 。 (2)甲、乙、丙三处均为流水堆积形成的地貌,它们分别为 、 和 。 (3)图中河水的流动,构成了水循环的某个环节。按其发生领域,该水循环属于 循环,该环节的名称是 。 (4)山上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对地理环境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1)背斜 ① (2)冲积扇 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3)海陆间水 地表径流 (4)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升高,洪峰提前;土壤贫瘠,农业减产。(3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地质构造的判读要看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的是背斜(①处),岩层向下凹的是向斜(②处)。研究地质构造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有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在向斜构造中容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则要尽量避开断层。 (2)甲处在山口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乙处地势平坦,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了冲积平原;丙处在河流入海口处,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3)河水流动在地表,是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在图中地域中有海洋和陆地,构成了海陆间水循环。 (4)山上的森林被大量砍伐,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下降,在山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河流的含沙量增加,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有洪灾危害。耕地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考点:本题考查了地质构造的判断、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流水沉积作用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地貌、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以下不符合板块学说的是 A.海岭多生长边界 B.海沟多消亡边界 C.大陆架多属于大陆板块 D.日本群岛由两陆地板块碰撞抬升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板块学说。板块分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板块运动分挤压运动和张裂运动。日本群岛由亚欧板块(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大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景观奇特,主峰天柱峰(左图)如巨柱擎天,飞来峰(中图)上飞来石如天外来客(右图),峰雄石奇,是我国5A级景区,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飞来石来自于 A.冰川漂砾 B.火山弹 C.陨石 D.花岗岩风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