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1.图示河流所在地形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①气候湿热 ②人口稀疏
③城市密集 ④商品谷物农业发达2.该河流河口海域3.甲、乙两地自然带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E.国际海运繁忙
F.是“淡水海”
G.台风多发
H.有世界著名渔场
I.地形、暖流
G.寒流、地形
寒流、大气环流
地形、大气环流
参考答案:1. A
2. B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河流为亚马孙河,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气候湿热,人口稀疏。正确答案选A。
2.亚马孙是当今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对河口地区起到稀释的作用,成为“淡水海”。正确答案选B。
3.甲地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寒流(秘鲁寒流);乙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影响的自然因素是大气环流(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亚马孙河地理特征、自然带分布及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亚马孙河地理特征、自然带分布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每天都重合
B.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两者重合
C.晨昏线与经线圈永不重合
D.只有冬至和夏至这两天两者重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晨昏线即昼夜半球的平分线,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晨昏线只有在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故选B项。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分布特征。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晨昏线的分布特征,尤其是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非洲部分地区略图,判断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盛行风向判断,此时最有可能是2.从总体看,图示地区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A.一月
B.四月
C.七月
D.十月
E.环境污染严重
F.城市化过快
G.资源短缺
H.生态环境严峻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1.图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
2.图示为非洲,由于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分布广泛,而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破坏植被严重,故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浏阳(28°N)夏至日时,为使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最高,则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楼顶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A.85.5°
B.28°
C.4.5°
D.51.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H=90°-(28°-23.5°)。为使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最高,则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楼顶水平面的夹角与太阳高度角互余,所以交角为90°-[90°-(28°-23.5°)]= 4.5°。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的学生连续三天实测当地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和正午标杆影长记录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段2.关于此时段所属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C.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远日点
D.射入屋内的阳光面积达全年最小
E.非洲热带草原草木枯黄
F.俄罗斯北部有候鸟迁入
G.我国西南山区易发生泥石流
H.吉林松花江适宜观赏雾凇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日出、日落时刻计算(日落时刻-日出时刻=昼长)这三天的昼长分别为10时11分、10时13分、10时15分,昼短夜长,并且昼长逐渐变成,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半球移动(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那个半球昼渐长),A项正确。太阳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B项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C项错误。射入屋内的阳光面积达全年最小是12月22日左右(冬至日),此时段,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杆影逐渐缩短),所以射入屋内的阳光面积逐渐增大,D项错误。
2.据上题分析,该时段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因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其热带草原在同一时段南北半球部分的景观不同,A项错误。俄罗斯北部正处在寒冷季节,候鸟迁出,B项错误。我国西南山区在夏季雨季时多发泥石流灾害,C项错误。我国东北该季节寒冷,出现雾凇景观,D项正确。
考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区域地理。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