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12 月22 日,我国某中学的地理小组的同学,进行太阳高度值测量,在学校的操场上选择一点A 处,垂直立一个竹杆(杆长2 米),进行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经纬度观测,将观测到的杆端点在地面所投影的变化记录在操场平地上(如下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地理坐标约为2.该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
A.东经127 . 5度 北纬21度34分
B.东经120度 北纬 45度
C.东经112.5度
D.北纬21度34分
E.东经120度 北纬23度26分
F.30度
G.45度
H.60度
I.90度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可确定当地地理经度为东经127 . 5度,竹杆与竹杆影长等长,第1题选A
2.可确定该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45度,则当地的地理纬度为北纬21?,由图可以看出北京时间12月22日11:30竹杆影厂最短为2米,与竹杆等长,,第二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1.该地的地理纬度是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是3.当太阳光线处在a位置时,国际标准时间是20时,则该地的经度位置是
A.70?N
B.75?N
C.70?S
D.75?S
E.15?N
F.20?N
G.15?S
H.20?S
I.120?W
G.经度0?
60?E
经度180?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从图中太阳光线角度来看,一天中从正北与正南两个方向都有阳光,说明该地有极昼现象,a子夜0时的阳光,b是正午时阳光。根据正午与0时的太阳高度,可以判断出两次太阳高度计算时的所用的纬度差的差值是30°,说明该纬线到极点间的纬度?间隔是15°,极点纬度是90°,所以该地纬度是75°。正午时阳光从南面照射过来,说明该地在北半球高纬地区,所以是75°N,B对。A、C、D错。
2.结合上题的分析,该是是75°N,正午时太阳高度是3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以算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是20°N。B对。A、C、D错。
3.b是正午的阳光,a是子夜的阳光,所以a 位置时,当地时刻是0时。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20时,即0°经线的时刻是20时。所以,根据时间计算方法,经度15°相差1小时,计算出60°E时刻是0点,C对。A、B、D错。
考点:该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日照图判读。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测。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题。1.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面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接收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2.地球环境中最活跃且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是
A.四川盆地
B.喜马拉雅山
C.三江平原
D.内蒙古高原
E.大气圈
F.水圈
G.生物圈
H.岩石圈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较高,地壳越厚;海拔较低,地壳越薄。选项中喜马拉雅山海拔最高,故最迟接收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喜马拉雅山。
2.生物圈是由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又极其重要的圈层,生物圈分别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的厚度与生物圈的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明确地壳的厚度与生物圈的特征即可作答。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的一个圈层。岩石圈则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地壳的全部。
【知识拓展】生物圈概况
在约20亿年以前,地球上就诞生了生命,经过漫长时期的进化和繁衍,形成了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生物圈。地球上有了生命,才能够说由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约20多千米。生物圈的质量仅相当于大气圈的1/300、水圈的1/7 000,但生物圈是唯一的有机圈层。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为甲、乙问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若a形成化石,b形成右下图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大气圈
B.乙占有甲的全部
C.乙表示岩石圈
D.乙影响丙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