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现象与图中地球运行到④处附近时基本相吻合的是2.当地球从②—①—③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B.南半球处于冬季
C.上海逢多雨时节
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E.太阳直射南半球
F.南半球昼长夜短
G.太阳直射北半球
H.北半球昼短夜长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④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故说明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附近。
2.结合上题分析,①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表示夏至日;故③表示秋分日,②表示春分日。故从②-①-③为从春分到夏至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越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和昼夜长短的判断。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适合高一使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公转图示冬至日和夏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来判断节气。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每天清晨,有许多人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如果天安门广场连续三天的升旗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1.关于这段时间里地球运动产生现象的正确叙述是2.这段时间里,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产逐渐向南移动
B.地球的公 转速度在减慢
C.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短
D.烟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E.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
F.华北地区农民开始准备播种小麦
G.新疆的果农喜摘葡萄,晾晒准备出口的葡萄干
H.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
1.根据3天以来,北京天安门的升旗时间都早于6点,判断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升旗时间越来越晚,判断此时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短,说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
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应处于夏至日—秋分日之间,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梅雨季节应为6月中下旬,故不可能。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长江三角洲的水稻种植一年三熟
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紫色土为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长三角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A错误;该地区河网稠密,且气候温暖湿润,故耕地多为水田,B正确;该地区的水稻种植可一年两熟,C错误;该地区的土壤为红黄壤和耕作土壤水稻土,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概况即可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北京时间),千年一遇的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长江流域(如图3阴影所示)。读图回答下面题。
1.日全食发生当日,下列四城市白昼最长的是2.当南京地区的人们观看日全食现象时,纽约时间(西五区)约是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成都
E.7月22日22时
F.7月21日20时
G.7月22日20时
H.7月21日14时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和时间问题计算。
1.该日为7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
2.当南京出现日全食为北京时间22日9时,故计算西五区时间较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即21日20时。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P为极点),回答以下问题
1.若地球正朝近日点方向运动,此时北京时间2.此时进入新一天的时间范围是占全球的:
A.9月23日3时20分
B.3月21日8时20分
C.3月22日3时20分
D.9月23日15时20分
E.一半以下
F.1/3以下
G.3/4以上
H.接近3/4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1.阴影部分为西半球,则A点经度为20°W。P点为南极点,该日全球昼夜等长,并且向近日点方向靠近,为9月23日前后;昼半球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70°E,地方时为12:00,则120°E的时间为15:20。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根据120°E的地方时为15:20,180°的地方时为19:20,所以新的一天的范围为19小时20分/24小时>3/4。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