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011年,世界粮食、能源、原料等价格大幅上涨,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粮食价格走势图。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粮食生产—消费变化图。

(1)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价格涨幅最大的粮食是________________,涨幅约为________;伴随粮食价格的上涨,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
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B.西欧
C.西亚?
D.日本
(2)有专家认为,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是驱动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试简要说明理由。
(3)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产量不稳定? B.消费量呈上升趋势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D.缺口不断增大
(4)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参考答案:
(1)小麦 250美元/吨 A
(2)①国际能源价格上涨,促使许多国家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替代石油资源,粮食供给减少。②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运输等费用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提高。
(3)D
(4)①保护耕地。②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③改进农业生产技术。④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⑤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本题解析:
(1)从三种粮食作物的价格曲线可以看出,小麦涨幅最大,大约为250美元/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粮食短缺,且经济水平较低,粮食价格上涨对其影响较大。
(2)石油价格上涨将会导致运输等费用上涨,同时促使许多国家采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从而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3)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读图分析即可。(4)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可从保护耕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因素分别是:?

A.机械化水平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土壤肥沃;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C.地广人稀;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地势平坦;热量充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读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区域是东北地区,土壤为黑土,肥力较高,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乙区域是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所以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利于光合作用,但热量条件差;而机械化水平与地广人稀都不是自然因素。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是指
[? ]
A、三江平原
B、辽河平原
C、松嫩平原
D、东北平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等温线数值,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北偏,主要原因可能是2.图中乙地区有大片未开垦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曾进行过大规模开垦。近年来,该地区的垦荒已逐渐停止,不少已开垦的土地也已恢复原貌。主要原因是3.目前不属于影响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
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
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
D.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E.该地热量条件太差,不宜耕种
F.该地人少地多,不需要更多的耕地
G.农产品收购价格太低,种地不划算
H.保护湿地,恢复当地生态
I.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
G.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
常受低温和冻害的影响
参考答案:1. C
2. D
3. A
本题解析:1.甲处1月等温线明显北偏,说明该处的气温要高于同纬度地区。结合对东北地区地形知识的理解可知,甲处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小。
2.乙处的热量条件虽差,但可保证一年一熟;此处原为湿地,后被开垦为耕地,虽然收获了一些粮食,但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其不断恶化。目前对该地进行退耕,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恢复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
3.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一般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东北地处湿润、半湿润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发展鱼塘—台田立体生产模式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