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球》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A.太阳直射23°26´N B.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 C.开罗的天气逐渐变得干燥 D.开普敦此时为少雨季节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的晨昏线是晨线,60°W线刚好与晨昏线在赤道处相交,可判断此时60°W为6:00,伦敦是零时区此时应为10:00,不到正午;北京应是18:00,近傍晚时刻;东京在东九区19:00,还不到午夜;纽约西五区此时应是7:00,早晨。选B正确。
【小题2】当α角为23°26´ 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冬季,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地中海沿岸多雨季节;南半球是夏季,南非的开普敦是地中海气候应是少雨季节。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
A.4个 ? B.3个? C.2个? D.1个
小题2:和B点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除了极点之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点都相同,自转的线速度是赤道最大,从赤道向两极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相同的点线速度相同,图中只有B、C位于同一纬线,纬度相同,所以和B点自转角速度、线速度都相同的只有C点。选项D对。选项A、B、C错。
小题2:地方时是指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只要经度不一样,地方时就不同。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图中A、E与B点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C、D、F与B点不在一条经线上,经度不同,所以地方时不同。所以选项B对。选项A、C、D错。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22分)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2分)
A.∠XOF? B.∠TOF? C.∠FON? D.∠TON
(2)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
?; (4分)
(3)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 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多选)(6分)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
(4)若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纬度)?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变大的是?带
和?带(6分)
(5)有一架飞机从S 点飞往T点,要求走最近的航线,其航向变化过程是?
?(4分)
参考答案:(1)C?
(2)出现极夜的地区先扩大;当太阳直射EF时,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
(3)ABD ?(4)35°N;热带、寒带?(5)先正北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故图示∠FON?为黄赤交角。(2)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则南极圈内极夜范围由极点扩大到极圈,而直射点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则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由极圈缩小到极点。(3)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始终直射赤道,A项正确,故全球始终昼夜平分,B正确;因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故出现气温的日变化,C错误;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则世界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不变,则各地都没有四季变化,D项正确;由于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故出现赤道与两极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出现全球的热力环流,E错误;由于世界各地的气温、太阳高度的变化,进而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F错误。(4)若黄赤交角变为35°,则回归线度数变为35°,则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35°N,故正午太阳高度自35°N向南北两侧递减。黄赤交角变大,则回归线度数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而极圈度数变小,则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变大,故寒带范围变大,则温带范围缩小。(5)图示ST所在的经线圈即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故经过北极点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进而判断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和五带范围的变化等内容。注意从图示和题干内容提取有效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9分)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读中国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拍摄者此时正位于?省(简称)境内。(1分)
材料一: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
(2)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本地区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2分)
材料二: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3)从自然因素角度简述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水土流失的原因(4分)
材料三: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K=∑P/∑t×10,其中K为水热系数,∑P为温度≥10℃时期的降水量,∑t为温度≥10℃期间的活动积温)。
材料四:近几年,当地的果农栽培“红地球”葡萄,经济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葡萄的栽培面积已从前几年不足700km2增加到2200 km2。
(4)试分析渭北“旱腰带”地区葡萄种植的优势气象条件。(2分)
参考答案:(1)?晋?(1分)
(2)a.冬季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1分)任意2点得分
b.夏季地处内陆,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小(1分)
c.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加剧了该地的旱情(1分)
(3)该地为黄土高原,
a.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1分)
b.地形:高原为主,地势高,有坡度,重力作用强,易水土流失(1分)
c.土壤:黄土的粉沙性、水解性特征,土质疏松,易冲刷(1分)
d.植被:开发历史悠久,覆盖少,破坏严重,因此千沟万壑,起伏大(1分)
(4)a.水热系数低(1分)?任意2点得分
b.光照条件好(1分)
c.高原上的低山丘陵地形,昼夜温差大(1分)
d.≥10℃有效积温高,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雨热同期(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