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已知在一年中T1、T2两个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均为70º,说明该地正午有阳光从南北两个方向照射,说明该地位于赤道和回归线之间,A错;已知昼长T1日大于T2日,即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昼长大于夜长,若直射北半球,则T1是夏至日,C正确;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可推算出该地纬度差是20°,而太阳直射点最远到南北回归线23.5°纬度差仅3.5°,不可能是6°S,B错;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不可能出现,T1、T2两个日期有不同的昼长,D错。选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某日内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太阳辐射只有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会有,观察图可得,③为太阳辐射;气温一天中最大值出现在14时前后,①为气温变化曲线;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地面吸收热量多,地面辐射最强,②为地面辐射,所以选C项。
【小题2】根据上题分析可得,③为太阳辐射,日出在4:30 前后,日落在19:30前后,说明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小时,为夏季,A对D错;该地为我国某地,此日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C错;B项无法判断。
考点:等值线判断;地理特征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根据有关地理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在A、B、C、D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是?(填写字母)地。主要判断依据是?。
(2)在E、F、G三地中,年均气温最高的是?(填写字母)地。
其中,年均降水量最少的是?(填写字母)地。据此判断,年太阳辐射
总量最多的是?(填写字母)地。
(3)在A、B、C、D、E、F、G七地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填写
字母)地,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4)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正在许多城市得到推广使用。请你从能源利用的角度,
说明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理由及其局限性。
理由:?;
局限性:?。?
参考答案:(1)B? B地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晴天少(3分)?(2)E? G? G
(3) A? A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大气透明度好(3分)
(4)太阳能可再生、无污染?易受天气影响,能量不稳定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的是四川盆地,由于盆地多云雾,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2)纬度越低,年均气温最高。年均气温最少的是纬度最高的G地,地处北方,雨季短,故太阳辐射总量最多。(3)图示A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且纬度较低。(4)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理由主要从太阳能的优点分析,局限性主要从其能量分散,受天气和气候影响大的角度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1分)我国一艘海洋考察船于12月3日12时(北京时间)从上海启航,航行20天零3小时到达位于120°W、75°S的研究地点,一个月后,航经澳大利亚的悉尼,再继续航行考察,又经两个月后回到上海(如图)。问答下列问题。
(1)考察船到达研究地点时,当地是几日几时?是白天还是夜间?为什么?(4分)
(2)考察船航经悉尼时,悉尼是什么季节?为什么?(4分)
(3)考察船回到上海时,上海的昼夜长短如何?为什么?(3分)
提示:在回答“为什么”时要答出相应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参考答案:
(1)到达时间是12月22日23时,处于白天。因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75°S有极昼现象。(4分)
(2)悉尼正值夏季。因为此时为1日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侧),南半球的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为夏季。(4分)
(3)考察船回到上海正值春分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所以上海昼夜等长。(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北京时间12月3日12时出发,可以计算出此时120°W的时间是12月2日20时。航行20天零3小时,所以到达时间是12月22日23时。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南极圈内是极昼现象,75°S有极昼现象。所以处于白天。
(2)结合前面分析,12月22日23时到达研究地点,一个月后到悉尼,约是1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悉尼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为夏季。所以悉尼正值夏季。
(3)又经两个月,考察船回到上海,约是3月22日左右,正值春分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所以上海可能是昼夜等长。
考点:时间计算,极昼极夜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分布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