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大气运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A.甲 B.乙 C.丙 D.丁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四个气候资料统计图中甲是热带雨林气候,乙是地中海气候,丙是热带草原气候,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选A。
【小题2】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多雨气候,地中海气候受到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控制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长期受单一的大陆性气团控制形成,故选B。
考点:气候统计图判断,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甲、乙两图,甲图中P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P地气候类型属于2.若此时甲图所示地区受乙图中“三圈环流”的F控制,则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E.N地受西风影响,温暖湿润
F.N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G.海洋上等温线向南凸出
H.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于加图中的P地常年受到某风带的影响,结合该地的纬度在40°附近以及指向标,判断P地位于南半球,处于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到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A正确。
2.结合乙图F处气流的流向为下沉,联系纬度,确定F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为副高控制,A、B错误;此季节为南半球的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海上等温线向北凸,C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气候及其成因。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图(某山脉18℃等温线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题。1.该山脉的走向为2.该山脉最有可能是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北—东南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东西走向
E.台湾山脉
F.大分水岭
G.马达加斯加岛北部山脉
H.乌拉尔山
I.A地受沿岸暖流的影响,等温线分布高度大于B地
G.18℃等温线在A、B处分布的差异,主要是森林覆盖率的差异导致的
1000米处A侧气温比B侧高,是因A侧纬度低
B侧受暖空气影响强,导致B侧1000米气温与A侧1200米气温相等
参考答案:1. C
2. A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椭圆状等温线及等温线上的A、B两点在图中反映出西南-东北走向;选C正确。
2.图中山脉往南温度高,应是北半球的,大分水岭和马达加斯加岛都在南半球,总体上越往南温度越低,不符合图示所反映出的规律;乌拉尔山位于欧洲和亚洲交界处,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海拔1000米和1200米的山上不可能有18℃;台湾山脉纬度低,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特征,与图示特征符合;选A正确。
3.日本暖流影响台湾岛东部沿海,A在台湾山脉西南,A错;,台湾山脉南、北森林覆盖率相当,森林覆盖率不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B错;A处位于台湾岛西南侧,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太阳辐射较强、积温较高,C正确;台湾山脉是东北-西南走向,B侧在台湾岛的东北侧不可能暖空气影响强,靠西的山麓冬季会受到寒流的影响,D错。选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22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南美部分区域及亚松森气候资料图。图中巴拉圭盆地内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潘塔纳尔湿地,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多个国家。总面积达24200平方千米,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
(1)说出潘塔纳尔湿地面积的季节变化规律。(2分)
(2)试评价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8分)
(3)归纳巴西利亚城市径流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4)若将现有玉米生产用地向西、向北扩展,你认为对当地地理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季节变化大;(1分)雨季(南半球夏季)扩大,旱季(南半球冬季)缩小(1分)
(2)有利条件:铁矿丰富;海运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等。(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不利条件:煤炭缺乏(能源不足)(2分)
(3)特点:地表径流不断增加;地下径流不断减少。(2分) 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绿地减少;(2分)地面石化,导致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减少。(2分)
(4)耕地的扩展,会破坏湿地,引起旱涝灾害增多;气候变干;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本题解析:
(1)湿地面积随河流来水量及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当地及河流上游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相应的湿地面积发生变化。雨季(南半球夏季)扩大,旱季(南半球冬季)缩小。
(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能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产业政策、生产协作与产业基础等。作为评价题要回答区位条件中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有利条件:铁矿丰富;海运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等。不利条件:煤炭缺乏(能源不足)等。
(3)表中蒸发量减少(植物蒸腾减弱,植被面积缩小)、地表径流明显增加,地下径流减少。与城区面积扩大,地面硬化,植被覆盖率下降有直接关系。特点:地表径流不断增加;地下径流不断减少。 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绿地减少;地面石化,导致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减少。
(4)玉米生产用地扩大,主要靠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从破坏草场、湿地角度回答。耕地的扩展,会破坏湿地,引起旱涝灾害增多;气候变干;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考点:湿地、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工业生产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