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A.该地有极昼现象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C.该城市光污染严重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逆辐射作用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3°26′,直射点位于23°26′N,计算该地纬度为60°N;根据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8:00,计算该地经度为30°E。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白夜”现象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形成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60°N的昼长等于60°S的夜长。该地昼长约为23小时,所以60°S夜长约为23小时。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整个昼半球俯视图,C点昼长为8小时。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日正确的叙述?
A.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B.表示春、秋季
C.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D.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
小题2:关于D点正确的叙述是?
A.经度为20°W
B.昼长小于12小时
C.位于昏线上
D.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大于B点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示区为昼半球,图中大圆为晨昏圈。根据图中A点的纬度,判断A是南极圈与晨昏线的切点。C点位于南半球,昼长8小时,说明南半球昼短夜长,是冬半年,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是夏半年,地球此时位于远日点附近,A错。只有夏至日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不会是春季、秋季,B错。此日太阳直射点移到了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C错。印度洋北部是季风洋流,夏季在西南季风作用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D对。
小题2:读图可以看到,A为南极圈的切点,B与它是对趾点,是北极圈的切点。AC距离与BD间距离不相同, C与D纬度数值也不相同,C与D不是对趾点,不一定是在两条相对的经线上,所以不能根据C点的经度来判断D点经度,A错。C昼长8小时,南关于是冬季, D位于北半球,是夏季,昼长时间一定大于12小时。B错。图示为晨昏圈,目前是上南下北,可以倒过来看,判断ACB为晨线,ADB是昏线。选项C对。图中无法确定纬度,也就不能确定与直射点间的纬度差,不能判断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大于B点,D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当北京时间为19点时,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是
A.8点
B.12点
C.13点
D.6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时计算。西五区位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西侧13个时区,故时间晚13个小时,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表是邯郸机场某几日航班班次表,读表回答问题:
小题1:四个航班中
A.到重庆最远
B.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海口
C.穿越自然带最多的是到上海航班
D.到广州航班的距离大约有1400公里
小题2:邯郸――海口航班
A.飞行在云层之上
B.飞越了四川盆地上空
C.穿越了臭氧层
D.向东南方向飞行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判断。
小题1:利用邯郸和广州的经纬度位置,经度几乎相同,而跨纬度12.3°,故计算距离12.3*111KM,故D项正确。
小题2:飞机飞行一般在平流层,大气较稳定,利于高空飞行。故A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为“某日全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区时划分,此时地球上进入新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3分)
(2)此日全球昼长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地昼长为________小时,日落地方时是__________。(4分)
(3)A地在B地的______________方向。(1分)
(4)请将左图此刻的昼夜状况转绘到右图中,要求:绘制出晨昏线,用
表示夜半球。(2分)
参考答案:
题号
分值来源:91 考试网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3分
23°26′S? 90°E(2分)? 97.5°W向东至180°(1分)
(2)
4分
从66°34′N向南递增,南极圈及其以南是极昼(2分)? 6(1分)?
15:00(1分)?
(3)
1分
东北(1分)
(4)
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由“某日全球昼夜分布示意图”中北极圈以里极夜现象南极圈以里极昼现象可知此时为冬至日,所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 );又根据图中90°E平分昼半球,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 90°E)。由90°E为中午12时,可推知0时线为90°W,90°W为西六区的中央经线,该区82.5W°-90°W仍为昨天,所以全部为今天的时区是西七区,起始经线为 97.5°W。又根据自东向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减去一天。所以按区时划分,此时地球上进入新一天的经度范围是97.5°W向东至180°。
第(2)题, 由于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圈以里出现极夜现象,所以此日全球昼长纬度分布规律是从66°34′N向南递增,南极圈及其以南是极昼。由左图可知C地白昼占图中的2份,由一份为2小时,可推知C地昼长为6小时。根据昼长=2(日落时间-12:00),可推知日落时间=12+3=15,日落时间是15:00。
第(3)题,由图示可知A(66°34′N,90°E),B(23°26′S,145°W);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可推知A地在B地的东北方向。
第(4)题,绘图时,要注意右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推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俯视图,绘图时注意两点:1.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2.南极圈以里是极昼。3.90°E平分昼半球,90°W平分夜半球。
点评:该题难度中等,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光照图的阅读、时间计算与昼夜长短的分布特点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水的运动》高频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