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水的运动》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6 14:40:14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 下图为一组剖面景观示意图,反映了世界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甲→图丁时期历史变化过程。(图甲时期→图丁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判断1—3题。
 1、有关图中河流补给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雨水补给 ②冰川融水补给 ③湖泊水补给? ④地下水补给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 ④城市面积扩大,雨季时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⑧④ 3、若村落和城镇在此处布局比较稳定,且有不断向沿岸靠近的趋向,则图中村落可能位于 ? ①北半球的右岸? ②南半球的右岸? ③凸岸? ④凹岸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1、C 2、D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长江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①地处第一、二阶梯交界处 ②长江径流量大,水量丰富 ③地形平坦 ④河流落差大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流经俄罗斯及哈萨克新坦注入里海,全长2 428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为欧洲与亚洲的界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A.雨水 B.地下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高山冰川融水
| 小题2:乌拉尔河不同河段水流-状况有明显差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源头到河流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B.①至②河段汇入支流多,河流流量大 C.②至③河段春、秋季节易发凌讯 D.①至③河段蒸发量量渐减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乌拉尔河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少,A错。根据图中河流流量的季节分配判断,流量最大时是4-5月份,是春季,说明河流的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对。地下水补给稳定,没有明显季节变化,B错。高山冰川融水量最大时为夏季,不是春季,D错。 小题2:根据图中三个水文站的径流量数值判断,从源头到河流下游流量先增加后减少,不是逐渐增加,A错。图中可以看到,①至②河段汇入支流多,河流流量大,B对。②至③河段水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不易发凌讯,C错。①至③河段,随着纬度降低,蒸发量量渐增加,D错。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图中a为岩浆岩,b为沉积岩)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D??E ?F? (2)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 甲:?乙:?;地表形态甲处是?,其形成原因是?。 (3)若在此图中修建地下隧道,从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在甲、乙两处中应该建在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图所示的水循环是?。 (5)甲、乙之间植树造林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参考答案: (1)水气输送?地表径流?水汽蒸发 (2)背斜?向斜?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受侵蚀成谷地 (3)甲?背斜构造地质结构稳定,不易储积地下水,不易渗漏,保证了工程安全 (4)海陆循环 (5)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水循环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1)直接根据图示的水循环过程判断,D为海洋水汽送往陆地上空,属于水汽输送;E为地表径流;F为海洋水汽蒸发。(2)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甲处中间低,两边高,故判断为谷地,其成因可从外力侵蚀角度分析。(3)挖隧道应找背斜结构,主要从其拱形弯曲的支撑作用和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分析。(4)图示水循环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为海陆间循环。(5)图示甲乙之间位于山坡地带,且该地区降水量较丰富,故可能形成水土流失,故植树造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0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世界两大湖泊示意图, 图中甲、乙两湖泊的湖泊面积 自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都呈缩 小趋势。
 (1)分析甲、乙两湖湖水含盐 暈变化的趋势及自然原因。(4 分)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 度分析甲地大力发展棉花种植对湖治面积的影响。(3 分) (3)面对乙地区湖洎面积不断缩小的状况,请提出一项具体的解决措施,并说明 理由。(3 分)
参考答案: (1)甲湖含盐量变大(1 分),原因是甲湖注入河流带来盐类物质,湖水蒸发,盐分积累(1分);乙湖含盐量变化较小(1 分),原因是乙湖湖水有进有出,不利于盐分积累(1 分)。 (2)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或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河流多内流河,径流量较小;大力发展棉花种植需从入湖河流取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3 分) (3)a.退耕还湖。(1 分)可使耕地变为湖泊,扩大湖泊面积,蓄积更多湖水。(2 分) b.植树造林。(1 分)上游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缓解湖泊淤积,进一步缓解湖泊面积的缩小,同时注入湖泊的水量更为稳定。(2 分) c.发展节水农业。(1 分)可以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增加入湖水量,扩大湖泊面积。(2 分) (只答其一即可得 3 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甲湖含盐量变大(1 分),读图甲湖是咸海,是内流湖。位于中亚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陆地注入河流带来盐类物质进入湖泊,湖水蒸发,盐分在湖中积累,所以含盐量不断增高。乙湖是洞庭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是外流湖。与长江相通,湖水有进有出,不利于盐分积累,含盐量变化较小。 (2)结合前面分析,甲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河流多内流河,径流量较小,入湖水量小。大力发展棉花种植需从入湖河流取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3)乙地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有围湖造田,所以要退耕还湖。使耕地还原为湖泊,扩大湖泊面积,蓄积更多湖水。另一原因是泥沙淤积。所以应在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缓解湖泊淤积,进一步缓解湖泊面积的缩小,同时植树造林,可以使注入湖泊的水量更为稳定。 第三是应发展节水农业。可以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增加入湖水量,扩大湖泊面积。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