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等值线图》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2019-06-26 14:50:04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20 000)”,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教堂的影子偏向甲地时,最可能为该地的(均为地方时)(?) A.9:00 B.12:00 C.15: 00 D.18:00
| 小题2: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增大1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原来的2倍 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1/4 C.教堂的布局在图中更加清晰 D.如果等高距不变,等高线更加密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当教堂影子偏向甲地时,根据指向标,影子朝向西南方向,说明太阳位于东北方向。图示区为北半球温带地区图,只有夏季时,日出东北方向,其它时间太阳不可能出现在东北方向,选项中只有地方时9:00时间比较接近,所以A对。地方时12:00时,影子朝向正北方向,另外两个时间影子朝向偏东方向,所以B、C、D错。 小题2:比例尺是个比值,比例尺增大一倍,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原来的一半,所以乙、丙间图上距离为原来的2倍,A正确。比例尺增大一倍,图幅面积是原来的四倍,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1/4,B正确。比例尺增大,图示内容更详细,教堂的布局在图中更加清晰,C正确。如果等高距不变,比例尺增大,等高线更加稀疏,不是密集,D错误。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某校学生在某山区组织了一次远足考察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山区等高线示意图(图甲)
材料二: 丹霞地貌是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韶关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材料三: 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还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后来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今天的地貌形态(图乙)。
(1)从图甲看,所示地区的山脉走向是___________;陡崖的相对高度不会超过_______米。 (2)从岩石的成因上看,红色砂砾岩属于_______。 (3)结合材料,推测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在登山过程中,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一天的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据天气预报当地晚间有小到中雨,现有A、B、C、D四个宿营地点可供选择,你认为哪个地点宿营最合适,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南—北;250 (2)沉积岩 (3)内陆盆地首先接受陆相红色砂砾岩沉积后来地壳抬升砂砾岩层被外力侵蚀切割,未被侵蚀的砂砾岩出露形成。 (4)沿线相对高度不够大;水热状况垂直分异不显著。 (5)C地地形平坦开阔,自然灾害影响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 C.图中干流的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 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6为“我国东北部地区1、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23~25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等温线与甲、乙、丙、丁四地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地形因素影响,1月-18℃等温线向北突出 B.受纬度因素影响,7月18℃等温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C.甲地海拔高,1月气温低于丙地 D.丁地纬度高,7月气温低于丙地
|
小题2: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草原辽阔,利于发展乳畜业
B.乙地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C.丙地河流稀少,利于商品谷物农业发展
D.丁地夏季低温,适宜发展多种经营
小题3:关于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日、年较差小
B.嫩江及其支流汛期长,封冻期长
C.山地垂直地带性显著,基带为温带草原带
D.平原面积较大,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小题1:据图可知1月-18℃等温线向北突出,这是因为海拔较低(为平原),温度较高(高于两侧山地)。故选A。
小题2:乙为松嫩平原,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故选B。
小题3:图中大部分地区为(松嫩)平原,西部为大兴安岭,呈东北—西南走向。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我国部分地区7月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由图可知
A.太原与石家庄最大温差小于4℃
B.①处气温低于24℃
C.北京的年均降水量多于郑州
D.太原、石家庄年均降水量均小于600 mm
小题2:影响②处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有
A.冬季风
B.夏季风
C.地形
D.洋流
参考答案:
小题1:BD?
小题2:BC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只有掌握等值线的基本原理方可解决本题。7月太原气温在20℃-24℃之间,而石家庄在24℃-28℃之间,因此太原与石家庄的温差在0-8℃之间,因此最大温差小于8℃。①处外围24℃等温线为闭合的曲线,其在24℃与28℃两等温线之间,根据等值线“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原则,①处应低于24℃。据图可知北京和郑州的年均降水量都在600-800mm之间,但北京纬度偏高,年均降水量应小于郑州。据图中可知,太原的降水量在400-600mm之间,而石家庄外围600mm等降水量线为闭合的曲线,其在600-800mm等降水量线之间,根据等值线“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原则,石家庄年均降水量应低于在600 mm等降水量线,即在400-600mm之间,与太原一致。
小题2: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等。由于②处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侧的山东丘陵上,夏季风从海上带来湿润水汽,在山地的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而冬季,②处就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②处地处华北地区的大陆东岸,但大陆性较强,受日本暖流影响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