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等值线图》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A.278米 B.150米 C.400米 D.199米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此图属于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的箭 头指向北方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首先找出河流(山谷)处地势高低变化状态,结合指向标即可判断。
小题2: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n表示陡崖处重合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相对高度),可得:400>△h≥200,所以A项符合。
小题3:要能看到两村,在视线内不能有遮挡,判断方式可以从图中四地分别作到甲村和乙村的地形剖面简图。从①能看到甲村,不能看到乙村;从③不能看到甲村,能看到乙村;从④不能看到甲村,能看到乙村。
小题4:此地为北半球某地,冬季日出东南,夏季日出东北。可以想象太阳在冬季位于此图的东南方向,冬季位于东北,再从四备选项中的四地向这两个方向观察,在视线内没有遮挡的话就能看到。甲村冬季能看到,夏季不能看到;从①地冬季和夏季都能看到;从②地冬季和夏季都能看到;从乙村冬季不能看到,夏季能看到。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a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b是其区域简图。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内 
A.沿南回归线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
B.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C.西南部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D.仅受暖流影响A比B气温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读降水量分布图可知:图中沿南回归线降水量自西向东增加;从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及分布分析,该地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而西南部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海底下面的营养盐类被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有充足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右图为某大洋部分海区年平均逐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W/m2)读图回答7~9题。
小题1:图中A处的值可能是
A.230W/m2
B.80W/m2
C.110W/m2
D.90W/m2
小题2:图中A海区比同纬度海区水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热
B.洋流
C.陆地
D.大地
小题3:B岛地热丰富,主要原因是
A.处于消亡边界
B.处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C.处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边界
D.处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边界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011年9月16日,以“绿色能源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德州太阳能开发利用博览会16日在“中国太阳谷”开幕。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14分)
(1)“过去做饭满屋烟,现在生火拧开关”,这是对目前成都平原地区沼气用户生活的真实描写。沼气中蕴含能量的根本来源是(2分)( )
A.太阳 ? B.植物? C.沼气池? D.微生物
(2)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2分)( )
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
(3)本届展览会的主题是“绿色能源引领未来”,为什么说太阳能是一种绿色能源?(6分)
(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A?
(2)C
(3太阳能分布广泛,各地都可进行开发利用,不存在能源的运输问题;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中不会造成生态的破坏,不会产生污染性的废气、废渣等,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其被称为绿色能源。
(4)四川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
本题解析:
沼气池的主要原料是成都平原当地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储藏在秸秆内的生物化学能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选A。
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推销员,必须要考虑太阳能的分布情况,太阳能越丰富就越利于推销。从图中太阳能分布看,成都、重庆最少(降水、云雾多),北京、郑州、兰州、昆明较丰富,选C。
“绿色”是环保的象征,太阳能是天然能源,开发、使用过程中没有污染,不会造成生态破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能源,因此太阳能是一种绿色能源。
“蜀犬吠日”中蜀是四川省的简称;吠就是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觉得怪怪的就要大叫。成都、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封闭,不利于水汽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问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②水能
③石油?④森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E.①②
F.②③
G.①④
H.②④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1.我国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主要来自夏季风影响,故距海远近的差异形成降水量的差异。
2.甲地降水量丰富,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判断位于长白山区,降水量丰富故森林茂密,且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运动》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