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2010年11月10日,农业部发展计划局组织召开了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专察咨询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标志着农业部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专察考查组在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上正式全面展开,各地都根据各自的特点积极发展新农村,如山东省阳信县水蓐坡乡农民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让种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莱篮子,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结合材料完成下题。1.该地农民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2.按照投入多少分类此地农业属于
A.国家政策和措施
B.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
C.市场需求
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
E.密集型农业
F.粗放型农业
G.商品农业
H.种植业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第39题,市场是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2.第40题,按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资料的多少,把农业分为密集型农业和粗放型农业。而材料反映的农业生产模式,劳动效率高,商品率高,属于密集农业。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四种农作物中,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2.图中④所在地区的耕作制度与主要粮食农作物为: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E.一年两熟春小麦
F.一年两熟水稻
G.一年两熟冬小麦
H.一年三熟 水稻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第9题,结合农作物③的生长期平均气温15---18;≧10°C积温>1600;降水量200—500mm;判断该作物适宜种植在北方地区;不符合;根据农作物④生长期的平均温度20---30;≧10°C积温>8000;降水量>1500mm,判断该作物适宜分布在热带地区;不符合。
2.第10题,结合④的气候条件判断,该作物适宜分布在热带地区。故作物可一年三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问题。
1.导致众多工业部门在该工业地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2.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
A.各企业之间存在生产联系
B.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因素
C.当地政府的行政规划
D.区域内雄厚的科技力量
E.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F.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G.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H.减轻运输压力,节约运输费用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现代工业空间联系是为了共同利用基础服务设施,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工厂之间还有信息的联系,如计算机联网。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从而促使工业地域的形成,进而可能形成工业地带。图示众多工业部门在该工业地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各企业之间存在生产联系。
2.该地产业联系密切,工业排放的废弃物得到合理利用,变废为宝,实现了降耗减排。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联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工业联系的企业无论是集聚还是扩散,其目的均为利用各地优势条件发展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知识小结: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
1.工业集聚的好处:
①相关产业集中,便于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②降低运输成本及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③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缺点: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
2.工业分散的好处:
①各种零部件工厂能选择最优区位布局生产、降低生产成本;②环境污染小。
缺点: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开始下降,而发展中国家依然在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①传统工业萎缩?
②发达国家技术落后?
③第三产业发展?
④发展中国家都进入工业化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由于传统工业的萎缩而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例下降,相反,发展中国家改造传统工业,并发展第三产业而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继续上升。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交通
D.市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决定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