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A.66?N,110?E B.67?N,110?E C.66?N,130?E D.67?N,130?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N点为北极点,表明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若AM为昏线,说明北极附近为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根据当地的物候现象容易判断正确答案为D。
小题2:?日影最短的时刻为当地12时,结合北京时间是12时40分,可计算出当地经度为110?E。MN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球面最短距离111千米对应的弧度为10,可计算出MN的纬度差为23°,N为北极点,M的纬度为67?N。
小题3:图示MN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MN为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日影朝向正北方向。
点评:本题为2012年福建高考真题,有一定难度,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能根据昼夜分布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南北半球的季节;②能根据日影长短变化判断当地的正午时间,进而根据当地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异,计算当地的经度;③结合球面最短距离计算当地的纬度;④掌握正午时刻当地的太阳方位,进而判断日影朝向。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
B.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西边的时刻总是比东边时刻早
C.东八区的区时为8时,东九区的时间应比北京早1小时为7时
D.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地方时是越向东时间越早,区时就是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该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后完成11—13题:
小题1: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 )
A.a→c  
B.b→d
C.d→e
D.c→e
小题2: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慢-快-慢  
D.快-慢-快
小题3: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b移动时,香港(23°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
A.低-高-低
B.高-低-高 
C.低-高  
D.高-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意义的综合运用。
小题1: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即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且昼长逐日递增,表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为冬至到春分;符合图中d到e段。
小题2: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表示由夏至(6月22日)向秋分(9月23日)移动,而地球公转的规律远日点7月初最慢;近日点1月初最快。故从6月22日到7月初时,公转速度变快,从7月初到远日点时,公转速度减慢。
小题3: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b移动,表示春分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自直射点向两边递减;故从开始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当地,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之后由逐渐远离直射点,故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又变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军炮兵在某海岛A处进行试射,炮弹射程20公里,如果向正北方向发射,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发炮弹最可能将落在以下哪个地方(?)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和经纬网。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故弹着点位于③位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0年10月20日从国家海洋预报台获悉,今年第13号台风“鲇鱼”目前位于南海东北部海面上(118.4°E,22°N),可能于10月23日下午到傍晚在福建南部沿海登陆。结合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的地球可能位于图中:
A.1位置
B.2位置
C.3位置
D.4位置
小题2:顺地球公转方向,从该位置到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的甲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有何变化
A.先变慢后变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一直变快
D.一直变慢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球太阳光照图的综合判断。根据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不同,确定二分二至日,其中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0月份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图中甲距离近日点较近,所以图中乙为秋分日,甲为冬至日。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甲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为1月初,所以这个构成,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变快。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