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A.A B.B C.C D.D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大理石属于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
小题2:图示建筑为泰姬陵,是印度的典型建筑。
小题3:A为热带沙漠气候,B为地中海气候,C为热带沙漠气候,D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最少的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的气温日较差是比较大的;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季与雨季。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左侧为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图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09年1月27日,我国在下图中的M地建立了科学考察站。读下图,完成各题。
【小题1】图中M地海拔高达4087米,其成因最可能是 ( )
A.火山作用
B.断裂作用
C.板块碰撞
D.外力作用
【小题2】M地被国际天文界公认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其最佳的天文观测时期是( )
A.1月前后
B.3月前后
C.7月前后
D.9月前后
【小题3】在M地进行天文观测时,北极星在该地( )
A.天顶上空
B.地平线之上
C.地平线之下
D.距地平高度约100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此地为昆仑站,位于南极洲大陆上,所在之地冰雪覆盖,主要作用应该为外力作用;冰穹A地区也是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场所。M地具备地球上最好的大气透明度和大气视宁度(天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有3至4个月的连续观测机会和风速较低等条件,被国际天文界公认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
【小题2】最好的观测时间是当地处于极昼时,7月份此时正处于极昼。
【小题3】M地位于南半球,北极星应该位于地平线之下。
考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天文观测的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原创)读“某地锋面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示的锋面性质为 锋,乙地此时的天气状况是 。
(2)实地勘测中能够在 (甲、乙、丙、丁)找到油气资源;按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划分,油气资源属于 (A.可再生资源 B.非可再生资源)。
(3)造成图示地区出现乙地背斜成谷、丙地向斜成山地形倒置现象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暖锋(暖);连续性降水(降水、阴雨)
(2)乙 ;B(非可再生资源)
(3)外力作用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锋面气团的移动方向,是暖气团推动冷气团移动,所以是暖锋。暖锋天气的降水多连续性降水天气。
(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可以找到油气资源。油气资源是矿产资源,属于B,即非可再生资源。
(3)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都是在外力作用下,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考点: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岛屿地质地貌结构,甲地位于乙河流的上游。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甲地地质构造与下列地理事物成因相同的是
A.庐山、泰山
B.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C.死海、贝加尔湖
D.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小题2:研究发现,近年来乙河流河口地区泥沙堆积明显。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该流域降水量减小
B.乙河流流速减慢
C.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大
D.海平面上升,海水的顶托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地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是因地壳的水平挤压形成的。庐山、泰山为断裂上升;死海、贝加尔湖、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都为断裂下陷;而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都是地壳的水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故选B。
小题2:流域降水量减少,河流泥沙减少,河口泥沙会堆积减少;乙河流速减慢,携带泥沙减少,河口泥沙堆积减少;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大,使河流的泥沙含量减少,河口泥沙堆积减少;而海平面上升,海水的顶托作用,使入海的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在河口的堆积明显。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