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A.甲地的日期为6月20日 B.NQ为0°经线 C.P地日出东南 D.北京时间为6月22日8时 |
参考答案:
小题1:D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时间问题计算。
小题1:阴影部分为6月21日,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故两条分界线为180°和0时;NQ位于太平洋中,判断Q点所在经线为180°,故P点为0时,则甲地的地方时为3时,且位于赤道上,故甲地此时为夜半球,故无日影
小题2:结合上题结论:根据N点为北极点,则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P点为0时,故判断非阴影部分为6月22日,P点的经度为0°(利用Q点经度为180°计算等)。故计算北京时间为6月22题8时,故选D项。
小题3:衡水此日为6月22日,故此前,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示意某日极昼圈(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圈)内的太阳高度分布,读图完成1~2题。
小题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
A.10°S
B.20°S
C.10°N
D.20°N
小题2:极昼圈以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
A.部分地区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减
B.部分地区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增
C.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增
D.自极昼圈向极点递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区域的太阳高度变化,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20°N。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正午太阳高度为地方时为12:00时的太阳高度,从极昼圈向极点递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昼夜的形成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D.东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昼夜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与地球是否自转无关,故A错误。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和地方时的差异都是由于地球自转而形成的。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理意义,注意区别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中国一地理科考队在北半球某地,将一天内观测到的太阳高度绘制成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江淮地区正处梅雨时节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草木葱绿
C.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D.喜马拉雅山的雪线海拔较低
小题2:该日全球出现极昼范围的最低纬度为(?)
A.66°34′N
B.69°N
C.72°N
D.88°N
小题3:该日,该地太阳高度增大至M时,伦敦“大笨钟”的时针正指向18点。则该地位于
A.摩尔曼斯克港附近
B.中国长城科考站附近
C.白令海峡附近
D.格陵兰岛附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判断该地出现极昼现象,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0°,子夜太阳高度为2°,则北极点太阳高度21°,太阳直射点位于21°N,为北半球的夏季。江淮地区正处梅雨时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该日太阳直射21°N,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位于69°。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为69°N。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该地地方时为5:20,而国际标准时为18:00,180°为6:00,判断该地的经度为170°E。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生产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