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3月20日9时 B.3月20日21时32分 C.3月22日9时 D.3月22日21时32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出现在3月12日前后太阳下山时(日落时),3月12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除出现极昼的区域(特殊的日出日落)和极夜区(无日出日落现象)外其他地区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若要见到太阳从卧佛口中落下需从相反的方向观测即东北方向观测。如下图所示。曼哈顿出现日落“悬日”景象时,日落的太阳光应与街道方向平行(如图)。5月28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日落西北。所以街道走向为西北---东南。故选D。
小题2:肇庆市3月21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全球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用计算也可得:(12:32﹣6:32)×2】.从日出到正午6小时太阳高度有0°增大到67°每小时约增大11°【67°÷6≈11°】。当太阳为44°时从日出约经历了4小时【44°÷11°≈4】。此时北京时间为10时32分【6:32+4﹦10:32】北京为东八区,纽约(74°W)为西五区。经计算纽约的区时约为3月20日21时32分。【计算过程:10:32-13﹢24=21:32? 特别提醒要变更日期为3月20日】。所以选B。
小题3:“卧佛含丹”地理奇观出现的另一日期可能是与3月12日(直射赤道前9天左右)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的日期,即10月2日前后(直射赤道后9天左右);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景象的的另一日期可能是5月28日(直射北回归线前24天左右)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的日期,即7月16日前后(直射赤道后24日左右);肇庆市比曼哈顿晚约二个半月【10月2日-7月16日】。故选B。
点评:本题组难度大,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地理规律的掌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熟练掌握太阳方位的变化规律、太阳视运动的规律、区时的计算、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日期的关系等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某学校(116°30′E)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在校园内用“立竿(旗杆)风影”的方法,测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为教学楼,OM垂直于OP,结合图示,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学校最有可能位于?
A.北京市
B.汕头市
C.南宁市
D.昆明市
小题2:教学楼位于旗杆的?
A.正东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西方向
D.东北方向
小题3:该小组每天正午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A.11∶20
B.11∶46
C.12∶00
D.12∶14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6月22日日影缩短为零,说明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汕头市距离北回归线较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北回归线上大部分时间正午影子位于正北方,所以OP代表北方,所以教学楼位于M的西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根据该地的经度计算时间。该地经度为116°30′E,地方时为12:00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2:14。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读“某日地球日照图”和“某卫星绕地球运动轨迹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此时赤道上西半球部分全部处在夜半球,则北京时间是:
A.3:20
B.15:20
C.2:00
D.14:00
小题2: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是90分钟。从上述时间开始,该卫星连续飞行四圈后,右图中最靠近晨线的城市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3: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沿岸为寒暖流交汇
B.乙沿岸有著名渔场
C.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D.丁此时盛行东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由赤道上西半球全部处于夜半球,由赤道上昼夜平分,可推110?W为0点,160?E为18点, 20?W为6点。故可算出北京时间为15:20。
小题2:由卫得期为90分钟,四圈为6个小时,最靠近晨线应在6点左右,反推即此时接近0点左右,由上题可知此时为0点左右为110?W附近,即选甲地。
小题3:由经纬位可知甲沿岸为北太平洋暖流受陆地阻挡分流,而不是交汇;乙地为巴西东海岸,没有世界著名的渔场;丙地位于30?N,应是季节性受西风影响,丁地为东亚地区为季风气候,由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可推知为北半球的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当地球运行到下图中四点时,公转速度由慢到快排序正确的是
[? ]
A、甲丙丁乙
B、丁乙甲丙
C、甲乙丙丁
D、丙丁乙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分布有中国纬度和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季雨林),生态效益突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西双版纳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西双版纳橡胶产业现状及“十二五”规划目标
? | 2005年 | 2010年 | 2015年(计划) |
种植面积(万亩) | 284.71 | 406.96 | 407 |
橡胶产量(万吨) | 19.07 | 25.53 | 35 |
参考答案:
(1)热(1分),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2分)
(2)长 (1分),景洪 (1分)
(3)扩大橡胶种植面积(1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分),
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大科技与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 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至少两方面得4分)
(4)环境问题: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旱季缺水;引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存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答2点得2分)
治理措施:合理规划与布局,严格控制橡胶林面积;发展立体农业,改变单一种植模式;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环保宣传与执法。(答3点得6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1)考查气候判断。要求学生对气候类型分布和特征的掌握。根据西双版纳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影响,全年高温,明显的干湿季。
(2)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4月13—1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不断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图中景洪和磨憨比,景洪距直射点的温度近,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3)考查农业。表中数据分析,2005—2010年,面积增加大,产量小,而2010—2015年面积增加小,产量增加大。故图中是依靠农业技术提高橡胶的产量:水利工程、培育良种、优化管理、农业技术等等。
(4)考查生态环境问题。自然植被被橡胶代替,热带雨林减少,根据热带雨林的作用分析得: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变化频繁、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针对出现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保护区,加强原始植被的保护;政府合理管理、规划;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建立建设基金,为农民提供资金保障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城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