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A.主要灌溉水源来自黄河及贺兰山的冰雪融水 B.晴天多,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农业发展 C.鄂尔多斯高原煤、气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主要生态问题为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宁夏平原位于贺兰山山麓地带,是山麓冲积平原,故A错;贺兰山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西侧为背风坡,故东侧比西侧降水量较多,故B对;读图可知,图中贺兰山东西两侧自然带数目相同,故C错;黄河此处自南向北流,易发生凌汛现象,故D错。
【小题2】该地主要灌溉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和黄河;该地区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利于发展农业;鄂尔多斯高原煤、气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第二产业;该地区发展农业,需要灌溉水源,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该地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开垦,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区域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甲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5分)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6分)
(3)描述下图所示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 由南向北 (东南向西北),太阳年辐射总量逐渐增加(2分);由南向北(东南向西北),降水更少天气更晴朗且海拔更高(2分)
本题解析:
(1)从景观图和地貌类型素描图看该地貌位于山前,河流流出山口处,呈扇形分布,可判断为冲积扇或洪积扇。其形成过程要注意,该处正处于由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速度减缓,导致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2)结合区域图和景观图可知,贺兰山位于银川平原西北部,一方面阻挡冬季冷空气南下和西部大沙漠的东扩,另一方面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增加降水。
(3) 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④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图中太阳辐射高值中心在东南部,低值中心在西北部。由图中黄河可以判断该地的地理位置,结合上面影响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可知主要原因是天气因素。图中降水向西北递减,原因是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塑造宁绍平原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宁绍平原,又叫绍甬平原,是中国浙江东北部一片东西向的狭窄海岸平原。绍甬平原由钱塘江、浦阳江、曹娥江及甬江等河冲积而成,在地理形式上自成格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宁绍的位置与成因。宁绍平原,平原北起钱塘江南岸,南接四明和会稽山地,西起萧山,东至东中国海海滨,其中段向北突出于杭州湾中,总面积4824平方公里,因东为宁波,西为绍兴市而得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以下哪种物质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元
[? ]
A、矿物
B、岩石
C、矿产
D、矿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工业生.. |